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内燃机油在发动机中的氧化环境比绝大多数工业用油更为苛刻,载荷情况比普遍的工业用油更为复杂多变,以清净分散剂为主剂的内燃机油完全能保证内燃机的正常润滑,因此作者认为清净分散剂主要功能是抗氧和载荷,清净分散加中和是其次。己成为定论的清净分散剂的作用机理是清净分散加中和的说法是不全面的,本文中列出了一些模拟试验数据作为辅证。也因此提出:一是内燃机油添加剂配方中以清净分散剂为主而忽视抗氧和抗磨剂的模式应改变,从而降低添加剂用量;二是清净分散剂应在以抗氧和载荷为主要要求的其他工业润滑油添加剂配方中占有一席之地。

  • 标签: 清净分散剂 认识 内燃机油
  • 简介:随着装置长周期的运行,日常检维修、大修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为确保检维修安全受控,必须建立风险分级防控机制。其中严格执行工具箱会议制度,实行危险作业申报制度和固定动火日制度,可以确保工作前安全分析的时效性,确保分级监管到位;通过建立风险分级防控机制,加强专职监护队伍建设,提高了过程监控质量;落实属地责任,降低了施工风险并确保装置现场施工安全。

  • 标签: 风险 分级 防控
  • 简介:本文采用高频往复试验机HFRR考察了环烷酸超低硫柴油的润滑性影响;利用SEM电子扫描电镜和EDS能谱磨斑表面形貌及组成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环烷酸的抗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环烷酸具有一定的润滑效果,当添加量为80μg/g时,能够满足用作柴油使用的润滑性要求;EDS能谱发现由基础油样润滑的磨斑表面未发现基体元素以外的其他元素,含80μg/g环烷酸油样的磨斑表面发现氧元素,其质量分数为6.56%,原子百分数为10.39%。

  • 标签: 超低硫柴油 环烷酸 抗磨剂 磨斑直径
  • 简介: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极化法研究了苯胺在盐酸清洗剂中碳钢的缓蚀行为,并初步探讨了其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苯胺属于混合型缓蚀剂,在盐酸介质中缓蚀性能良好,20℃下苯胺加量为1.0%时,其缓蚀效率可达91.04%。苯胺的加入使碳钢腐蚀反应的活化能升高,腐蚀反应需要克服更高的能量障碍,腐蚀速率明显下降。同时苯胺的缓蚀效率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其在碳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规律。

  • 标签: 苯胺 盐酸清洗 缓蚀剂 碳钢 失重法
  • 简介:不同质量的润滑油,具有不同的抗氧化性能。本文采用自行研究的氧化性能试验方法,不同的抗氧剂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抗氧剂在不同的基础油和润滑油中,表现出了不同的抗氧化性能。

  • 标签: 氧化试验 抗氧剂 考察
  • 简介:本文详细介绍了柴油发动机排放控制的机内净化技术及尾气处理技术,通过不同技术工作原理的分析,讨论了其柴油机油提出的性能要求;分析了燃油品质对柴油发动机排放的影响及柴油机油性能的要求;介绍了API/ACEA柴油机油规格柴油机油性能,特别是排放适应性的提升情况。

  • 标签: 柴油机油 排放控制技术 柴油发动机 发动机油 柴油机排放 催化器
  • 简介:本文以市售菜籽油为基础油,加入硼化廿二酸(BBA)添加剂制备润滑油,考察了BBAGCr15钢-AZ91D镁摩擦副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分析镁合金块磨斑表面的形貌,并镁合金磨痕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分析了BBA作为润滑添加剂的抗磨减摩机理;BBA及所制备的润滑油的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评价。

  • 标签: 润滑添加剂 生物降解性能 基础油 合金块 摩擦学 光电子能谱
  • 简介:本文介绍了润滑脂微观结构的概念及研究意义、基础油与添加剂润滑脂微观结构影响的研究现状,从理论角度不同基础油、添加剂制备而成的润滑脂纤维空间网状结构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解释。润滑脂是由基础油、稠化剂、添加剂三大部分组成的固体到半固体状的润滑剂产品,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润滑油比较,润滑脂的整体结构要复杂得多,各组分也并非简单的混合,而是以稠化剂缔合形成的皂纤维为主体。彼此缠绕交接组成的十分复杂的三维空间网状结构。

  • 标签: 微观结构 润滑脂 添加剂 基础油 网状结构 三维空间
  • 简介:氯丁橡胶(CR)及聚酯型热塑性弹性体(TPEE)是汽车等速万向节护套的主要类型。采用GB/T1690《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测试了环烷基基础油、石蜡基基础油及聚α-烯烃合成基础油制备的润滑脂与CR及TPEE的橡胶相容性。结果表明,不同基础油制备的润滑脂2种橡胶的相容性有较大的区别,且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区别变得更加明显。总体而言,聚α-烯烃合成基础油制备的润滑脂2种橡胶的橡胶相容性最好,石蜡基基础油制备的润滑脂次之,环烷基基础油制备的润滑脂最差。将3种基础油以等比例调配制备润滑脂,可以使润滑脂产品兼具良好的低温性能和橡胶相容性。

  • 标签: 基础油 CR/TPEE 相容性 聚Α-烯烃 环烷基 等速万向节
  • 简介:通过室内实验从油田污水中筛选出一株类短短芽孢杆菌,经研究发现,该菌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高效辅助降黏特性,利用生物与化学的协同效应可显著降低稠油黏度。降黏剂A/菌株B-1发酵液的最佳降黏复配体系为:降黏剂A用量为0.20%,菌株B-1发酵液用量为50%(即体系最佳油水比为5∶5),降黏率达96.43%。该生物体系可减少降黏剂用量,既大大减小化学降黏剂环境的污染,又可充分发挥生物方法的优势,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在未来稠油开采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生物表面活性剂 稠油 化学降黏 复配体系 增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