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唐代进士科考试一般分经、杂文、策间三场,所谓“作诗”,就是指经不及格可以作诗救。由於资料缺乏,这一科举场中的变通制度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笔者认为,“作诗”十分典型地反映了唐代科举取士的总体精神和基本倾向,它牵涉到唐代政治、学术、文化、社会风尚及士人心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本文拟联系唐代进士科考试场次及内容的发展演变,对“作诗”这一现象作一初步探讨。

  • 标签: 中国 科举制度 唐代 进士 衡量标准 文献记载
  • 简介:于右任不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也是饮誉海内外的书坛巨匠和大诗家。其书法集、诗集、词集有十余册。他任职国民党中央后,多次回到故里陕西三原县。有一次回乡后,他带了两名随从信步游至一小寺庙,偶然间见僧房中堂挂有一副自己当年写的对联:凤来禾下鸟自去;马到芦边草不生。于右任看到后不由一惊,立即让随从取出10元大洋,向和尚说:“我想用10块大洋,买下贵寺这副对联。”那和尚听了,连连摇手:“不卖不卖。”“为什么?”于右任不解。和尚说:“这是赫赫有名的靖国军于司令早先写的!甭说10块,就是100元也不卖!”无奈,于右任只得说出自己就是于右任,并说这是年轻时写的,字写得不好,如蒙见爱,以后再给贵寺重写一副。和

  • 标签: 于右任 中国民主革命 年轻时 对联 国民党 靖国军
  • 简介:《中秋》是王献之(子敬)著名法书之一,有“天下子敬第一”(米芾语)之誉,为历代书家所宝爱和推赏,清乾隆皇帝弘历将此帖与王羲之《快雪时晴》、王珣(羲之之侄)《伯远》合称“三希”,刻入《三希堂法帖》。此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 标签: 博物 王献之 天下 乾隆皇帝 米芾 王羲之
  • 简介:《伯远》是王珣写的一封信,卷前引首有乾隆御书"江左风华"四个大字,上有"乾隆御笔"一玺。并御题:"唐人真迹已不可多得,况晋人耶!内府所藏右军《快雪》、大令《中秋》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茧纸家风,信堪并美!几余清赏,亦临池一助也。御识。"钤"乾隆宸翰"、"涵虚朗鉴"二玺。接下来乾隆又御题:"乾隆丙寅(1746年)春月获王珣此帖,遂与《快雪》、《中秋》二迹并藏养心殿温室,中额曰‘三希堂’。御笔又识。"

  • 标签: 故宫博物院 中秋 养心殿 真迹 唐人 董其昌
  • 简介:前敌总指挥的被俘1931年1月1日下午,江西省政府主席兼国军南昌行营主任鲁涤平,正要去参加工商界的一个晚宴,机要秘书匆匆而来,递上驻扎在吉安的国军第五师师长公秉藩的急电。鲁涤平看罢,整个身子后缩了一下,口中惊讶之极地“哦”了一声,紧接着脸色白了,语音也在打颤:“这,这怎么可能?”公师长的电报中报告了这么一个噩讯:国军第十八师在永丰龙岗被歼两个旅9000余人,师长张辉瓒被红军俘去。难怪鲁涤平震骇已极,他确实难以接受这糟糕透顶的事实。南京政府布置对“朱毛红匪”的首次围剿,出动精兵10万,4个师俱是装备精良,各自配有无线电台,还有飞机助战。而朱毛的红军充其量3万余人,多数是单响步枪,烂衣草鞋,怎么能吃掉张辉瓒的“王牌师”呢?不管鲁氏如何地满腹狐疑,龙岗之役终究以毛泽东、朱德的高超指挥艺术而载人史册。红军以“诱敌深人”的战略大步退让,将国军的3个师牵人苏区腹地,在神龙不见首尾的周旋中,看准战机,于1930年12月30日,在永丰县南部的龙岗布下罗网,一举围歼了张师的两个旅,将9000余官兵包了“饺子”。其中五十三旅旅长王捷俊。参谋长周纬黄、团长李月伟被俘,五十二旅副旅长洪汉杰...

  • 标签: 国共谈判 张辉瓒 救张辉
  • 简介:,又名,以刊刻地点得名.曹士冕称:"丞相刘公沆帅潭日,以淳化官命慧照大师模刻于石,置之郡斋."赵希鹄说:"既颁行潭州,即模刻二本,谓之.余尝见其初本,当与旧雁行.至庆历八年,永州僧希白重摹,东坡犹嘉其有晋人风度.建炎金骑至长沙,守城者以为炮石,无一存者.绍兴初,第三次重摹,失真远矣."由于原石及各种翻刻均告毁佚,可靠拓本又长期未见,当四川省华泰新系统设计研究所出资赞助、陈滞冬先生任学术总监、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四川省博物馆藏宋拓于1994年面世之后,即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 标签: 《潭帖》《长沙帖》 中国 文物鉴赏 宋朝 拓本
  • 简介:<正>1958年洛宁县陈吴公社新寨村社员,在明末清初大官僚张氏之别墅遗址上掘土盖房时,发现地下有铺地青砖一层。掘起地砖,下有砖砌方池一个,约两米见方,深约0.70米,池内整齐地排列着侧置汉白玉条石十二方,每两石之间有一青砖相间,似为防止两石相撞而设。石为长方形,宽0.30、长0.62至0.98米不等,一般厚约0.12米左右。石面(横置竖排)镌刻文字:两面全刻者八方,单刻一面者四方,共石十二方,刻字二十面,初出土时石面漆黑光亮,字迹洁白净莹,石

  • 标签: 明末清初 张氏 明万历 书信 文字 王铎
  • 简介:2000年5月初,有人从吐鲁番新城老街市一户家里,发现20多张清代宣统年间吐鲁番“福聚成”商号票,拿到乌鲁木齐出售,随即被众多钱商和钱币爱好者抢购一空。6月中旬,笔者也有幸在吐鲁番市新城老街市一家中发现福聚成商号票,并购下。

  • 标签: 吐鲁番市 商号 乌鲁木齐 爱好者 街市
  • 简介:靖康年间,金人侵宋,直抵汴京。宋金以“割三镇”议和,金人遂退兵。此後宋人屡屡遣使求“租税三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王云的三次出使。这是靖康事变的一个重要方面。然因史料缺乏,记载混乱,其过程模糊不清。本文通过详细考证辨析,尽可能地恢复事情原貌,弄清宋人“租税三镇”的来龙去脉和金人高层的态度,以及王云三次出使的命使起程、国书使旨、出使经过、归阙日期和朝廷应对等等。同时对与王云出使有关的军事形势的变化、朝廷的和战争执、钦宗的态度摇摆等等作出考述,诠释其与王云出使的关系。

  • 标签: 靖康事变 王云 租税赎三镇 斡离不 粘罕 钦宗
  • 简介:<正>一《大观》在诸汇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享有较高的声誉。尤其是原刻宋拓,不但摹刻精致,而存留至今者为数也很少。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宋拓《大观》卷七完

  • 标签: 历史博物馆 墨迹 北宋拓本 榷场 错误 收藏
  • 简介:<正>前言14世纪中叶,西突厥斯坦的察合台兀鲁思发生了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回历746年(1345/46年),察合台汗国哈赞汗(1343—1346年在位)手下一位显赫的异密哈扎罕发动了一场叛乱,反抗哈赞汗对汗国百姓乃至异密们的残暴统治。翌年,哈扎罕打败了哈赞汗并将其处死,扶持窝阔台家族的人重新登上汗位。从此,察合台家旅一蹶不振,察合台兀鲁思的实际统治权落到了异密们手中。于是,西突厥斯坦的异密们开始寻求新的权力。哈扎罕与阿

  • 标签: 察合台汗国 撒马儿罕 集团 部队 沙米 首领
  • 简介:'试'在唐代或指明经科考之法,或指进士诗赋试卷.宋代以后,特别是到清朝,通常把科举考试中进士所试律诗称作'试'、'试律'或'试诗',而唐代的应试诗便相应被称为'唐人试'或'唐人试律'.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其应试律诗也被后世奉为试之典范,是故清初复议试诗以后,选编评点唐人试渐成风气.今就所见,对这些清人选评笺注唐人试刻本略作论说,以期引起世人的重视.

  • 标签: 律诗 笺注 唐代 中国古典诗歌 简说 诗赋
  • 简介:继南宋末叶学者桑世昌之《兰亭考》一书后,俞松的《兰亭续考》又是一部关于《兰亭》鉴藏和研究的重要文献。本文将《兰亭续考》一书所著录的面貌各异的《兰亭》本子一一析出。这些《兰亭》多属俞松个人收藏,亦偶有他人收藏之物,并留下了当时文人士大夫们的诸多题识,以此可以大致梳理出某一禊的流传鉴考情况。惜书中所涉《兰辛》实物多不存于世,使得后世研究者无法窥其真实的图像面目,遂形成文献意义上的“兰亭”。此外,俞松不仅是一位古书画收藏家,也是一位鉴赏家,他对古代法书多有鉴评,本文亦适当录出,进而对书中所涉猎的古代法书的鉴定方法进行初步探究,以管窥南宋时期的收藏家们对《兰亭序》的鉴定和收藏之概貌。

  • 标签: 俞松 兰亭续考 兰亭帖 版本 法书
  • 简介:明代晋世子朱奇源集刻于太原的《宝贤堂集古法帖》(简称《宝贤堂》)与宋刻《绛》关系至为密切。从朱奇源《宝贤堂集古法帖序》可知,《宝贤堂》的书法渊源不是来自一家,而是博采《阁》、《绛》、《大观》诸之长,融为已有,《绛》是《宝贤堂》的祖本之一。清代以来,傅山先生在《补镌宝贤堂跋》中进一步提出主要钩摹于《绛》的论断。为了弄清这两套法帖的渊源关系,兹从四方面记述如下:一、关于《绛》。二、《宝贤堂》从《绛》中吸取了什么?三、《宝贤堂》石刻中的两块《绛》石刻。四、小结。一、关于《绛

  • 标签: 古法帖 南村帖考 怀素 大观帖 高闲 全帖
  • 简介:开封市博物馆所藏宋拓《十七》,是原宋库装后重装,原装纸面未动,拓本纸墨黝古,字口清晰,为开封博物馆藏品中的精品。本文试对该的流传经历、鉴赏印章等方面进行考辨,同时与有关版本进行比对分析,认为该版本流传序列清晰,与所见其他善本相较尚胜一筹,为不可多得的馆本佳拓,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 标签: 十七帖 宋拓 流传 比对分析 价值
  • 简介:谈宋代虞允文的墨迹《适造》刘诗虞允文(1110—1174年),南宋抗金名臣,字彬甫,隆州仁寿(四川仁寿县人。幼聪慧,六岁诵《九经》,七岁能属文。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登进士第,通判彭州,权知黎州、渠州。中书舍人赵达首荐,高宗赵构召对,论“士风之...

  • 标签: 书法艺术 传世墨迹 艺术个性 书法家 完颜亮 个性与风格
  • 简介:异端和大众虔敬运动困扰着12、13世纪的西欧基督教会。它们纷纷挑战教会权威,宣称平信徒也分有赦罪的权力,由此引发神学界有关赦罪有效性的争论。本文以托马斯·阿奎那的赦罪观念为例,展示经院神学家对教会权威的理解。在阿奎那看来,教会持有的'钥匙的权力',其本质是施予恩典的权力。面对人类罪的现实,他认为正义的律法需由爱的恩典作为补充,才有可能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秩序。因此,权威主体内在的神圣性是其效力长久的根本保证。

  • 标签: 托马斯·阿奎那赦罪 罪赎 观念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