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2017-2019年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耐药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对2017-2019年医院住院患者留取的标本中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做药敏分析,使用WHONET5.6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2017-2019年度分离到1575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79.5%来自痰标本。耐药率最高的五种药物分别为哌拉西林(32.4%)、替卡西林/克拉维酸(27.3%)、亚胺培南(26.8%)、氨曲南(26.6%)和头孢他啶(25.3%)。敏感性最高的五种药物分别为多粘菌素B(94.3%)、阿米卡星(88.6%)、妥布霉素(83.1%)、庆大霉素(82.9%)和左氧氟沙星(81.7%)。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常见致病菌,通过管控,其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较往年有下降趋势,我院应积极加强管理,加强监测。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 简介:摘要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上常见的多重耐药菌之一,因其可以通过产生具有“保护作用”的生物膜从而影响抗菌药物的渗透杀伤效能,导致宿主形成顽固而持久的慢性感染。生物被膜使得铜绿假单胞菌产生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对宿主免疫系统的逃避性,因此传统常规的抗菌药物很难达到有效的杀菌治疗效果。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过程及影响生物被膜的调控机制可以为我们今后研究新的抗菌药物提供思路和方法。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被膜 调控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8月收集的187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开展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评定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数。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数可以达到121株,占比64.71%,其中以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同时耐药为主。改良Hodge试验的阳性菌株检出率达到52株,阳性率为42.9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机制较为复杂,为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可以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此减少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碳青霉烯酶 耐药性 微生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80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有效的院感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WHONET5.6软件,对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和耐药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805株,这些菌株大部分分布在烧伤整形外科24.60%(198/805),泌尿外科16.02%(129/805),创伤骨科10.31%(83/805)和重症医学科6.46%(52/805);标本分布:伤口分泌物379株,尿液192株,痰液97株,血液82株,脓液18株,其他标本37株;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粘菌素B和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较高,敏感率分别为98.01%(789/805)和96.64%(778/805),而对氨曲南和替卡西林/棒酸的敏感性较低,敏感率分别为76.89%(619/805)和54.29%(437/805),对其他常见抗生素(天然耐药除外)的敏感率则在80.00%以上。结论本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不均匀,部分药物的耐药性也比较高,医院相关部门要做好病原菌监测工作和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β-内酰胺酶基因的携带状况,及其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浙江省杭州市和宁波市两个地区6所医院住院患者首次发现感染时临床分离的98株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其中宁波地区39株,杭州地区59株。所有菌株采用琼脂稀释法对14种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A、B、C、D四类共39种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情况,阳性基因测序后作BLAST比对。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98株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多重耐药(MDR)菌占81.63%,广泛耐药(XDR)菌占12.25%。所有菌株对多黏菌素B敏感,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94.90%和82.65%,宁波地区分离株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于杭州地区分离株(χ2=31.962、22.440和29.671,P<0.01),杭州地区分离株对氨曲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高于宁波地区分离株(χ2=4.181和5.543,P<0.05)。共检出7种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PDC和OXA-50群的检出率最高,均为100.00%,TEM、GES和OXA-10群只在宁波地区分离株中检出,KPC只在杭州地区分离株中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模式有7种,所有菌株均携带PDC和OXA-50群,55株(56.12%)只检出PDC和OXA-50群。检出PDC、OXA-50群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结论携带PDC和OXA-50群基因是导致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假单胞菌,铜绿 耐药 β-内酰胺酶基因 PDC OXA-50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及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培养的 PAE及 CRPA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本院 PAE及 CRPA临床分布均以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神经内科为主,标本来源均以痰标本为主。 PAE中碳青霉烯耐药率约 60%,亚胺培南 58.98%,环丙沙星 31.71%,左旋氧氟沙星、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均低于 26%,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最低 15.2%。 CRP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 PAE。结论本院 PAE及 CRPA对各种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临床可根据药敏结果单用或联合用药进行治疗。医院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 CRPA在院内传播,降低院内感染率。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 抗生素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本院所收治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10例,进行痰标本细菌培养,对其中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10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共计分离得到铜绿假单胞菌60株,检出率为54.6%;6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达63.3%,其次为妥布霉素、哌拉西林、环丙沙星等;对氨曲南的耐药率最低,仅为13.3%;15例β-内酰胺酶阳性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对于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为100.0%,其次为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头孢哌酮,以氨曲南最低,耐药率仅为20.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于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头孢哌酮等常用抗生素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但其中氨曲南对此类致病菌仍可表现出明显的抗菌活性,可作为替代药物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所致的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假单胞菌,铜尿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摘要:本文是自己参加监理工作这么多年与建设单位协调工作中的一些感受与想法, 1988 年实行监理制度至今,监理行业在建筑市场上不能满足业主需求,或与业主需求难以匹配,甚至出现了取消监理的声音,而做为监理人,我们只有服务意识的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企业从施工阶段的监理向全过程咨询转变,才能得到广大业主的信任与理解,更需要市场进一步规范的完善以及行业的自律。

  • 标签: 建设单位 协调 服务 全过程咨询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院内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耐药性及抗菌药物应用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5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痰标本的培养、分离和鉴定,对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耐药性检验,并对抗菌药物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5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共检出7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检出率为13.16%(7/52)。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12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敏感性≥50.00%的药物包括: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替卡西林、氨曲南、环丙沙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妥布霉素和左氧氟沙星。以药敏实验结果为参考依据,临床医生对7例患者进行针对性科学用药,结果7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100.00%(4例治愈,3例显效,0例无效)。结论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高的感染耐药性,临床治疗时借助药敏实验能够为合理用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从而提高治疗有效率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s)对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提取OMVs,不同浓度OMVs刺激RAW264.7细胞后,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RT-PCR)分别检测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8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并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NF-κB,IκB)磷酸化水平;siRNA沉默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后,检测细胞中IL-8的分泌水平;最后通过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88,MyD88)抑制剂以及NF-κB抑制剂BAY11-7082预处理后OMVs刺激细胞,并检测细胞中IL-8的变化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的OMVs(1、5、10 μg/mL)刺激处理RAW264.7细胞后,细胞内IL-8及其mRNA表达水平较未刺激组(0 μg/mL OMVs)均明显增高[IL-8(1、5、10 μg/mL OMVs):(31.54±4.25)pg/mL、(82.04±10.20)pg/mL、(136.30±16.03)pg/mL比(16.42±6.14)pg/mL,t值分别为7.23,8.92和10.76,P值均<0.05; mRNA(1、5、10 μg/mL OMVs):(1.25±0.09),(2.34±0.12)、(4.25±0.43)比(1.00±0.07),t值分别为5.24,7.98和9.63,P值均<0.05],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siRNA沉默TLR4后细胞中IL-8分泌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46.07±18.23)pg/mL比(115.50±22.02)pg/mL,t=9.25,P<0.05]。而通过MyD88抑制剂以及NF-κB抑制剂预处理后,RAW264.7细胞内IL-8的分泌水平较处理前也明显减少[MyD88抑制剂预处理后:(54.04±12.02)pg/mL比(134.02±18.01)pg/mL, t=9.72,P<0.05;NF-κB抑制剂预处理后:(51.03±17.01)pg/mL比(142.01±22.02)pg/mL,t=7.21,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OMVs能够通过TLR4以及NF-κB途径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IL-8。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外膜囊泡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 简介:摘要铜绿假单胞菌是伴有结构性肺病患者肺部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常常导致细菌难以清除、感染慢性化,反复急性感染诱发细菌耐药性增强,使临床治疗困难。本文重点介绍铜绿假单胞菌群感效应的机制,从基础研究方面介绍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群感效应中的作用,并从临床研究角度将大环内酯类药物对结构性肺病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假单胞菌,铜绿 群感效应 大环内酯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的细菌耐药性及下呼吸道菌群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6例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男62例,女34例,年龄(59.43±13.66)岁,年龄范围为31~74岁。对铜绿假单细胞菌所导致的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耐药性的检测,并对其下呼吸道菌群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临床科室分布为神经外科32例,神经内科18例,呼吸内科26例,外科ICU 11例,其他科9例。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从弱到强依耐受的药物顺序为舒巴坦<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美罗培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6例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培养出143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共96株(铜绿假单胞菌72株、鲍氏不动杆菌10株、肺炎克雷伯菌8株、大肠埃希菌6株);革兰阳性球菌株47例(肺炎链球菌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3株、溶血性链球菌9株)。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束时,患者行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革兰阴性杆菌培养阴性44株,菌群变化10株;革兰阴性杆菌培养阴性10株,菌群变化9株。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最高,对舒巴坦耐药性最低,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及时监测铜绿假单胞菌及其他菌群的变化,有助于临床医生合理安全的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肺炎 亚胺培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对血液病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寻找引起感染的预测因素和分析预后的风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CRPA提供依据。方法本项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血液系统疾病治疗期间住院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成人患者。比较CRPA和碳青霉烯类敏感铜绿假单胞菌(CSPA)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和病死率。主要观察终点是30 d全因病死率。结果共81例患者纳入研究,CSPA组58例,CRPA组23例,主要为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占79.0%(64/81),发生感染时中位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为0.24×109/L。CRPA的独立风险因素是感染前平均住院时间长(P=0.013,OR=1.045)和30 d内曾经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P=0.005,OR=8.132)。81例患者30 d全因病死率为29.6%(24/81);归因病死率为13.6%(11/81);肺部感染是主要死亡原因,占41.7%(10/24)。CRPA组30 d全因病死率显著高于CSPA组[60.9%(14/23)比17.2%(10/58),P<0.001]。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校正,仍证明碳青霉烯类耐药感染与30 d病死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1,OR=5.427),独立预后因素为年龄、碳青霉烯类耐药、感染发生前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和感染发生时功能状态。结论血液病患者CRPA感染后病死率高、预后差;肺部是主要感染部位,肺部CRPA感染是血液病患者重要死亡原因,应密切监测并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 标签: 血液病 假单胞菌,铜绿 碳青霉烯类耐药 病死率
  • 简介:摘要: 现代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会计工作质量明显提升。我国事业单位开展了会计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会计工作,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响应了时代的号召。本文将重点关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探讨会计核算完善路径,以期为有识之士提供参考。

  • 标签: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会计核算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