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sd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d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sdLDL-C/载脂蛋白(apo)B在健康成年人中的水平及sdLDL-C与血脂组分的相关性。方法以2020年9—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 151名健康体检的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7名,女594名。根据空腹血脂水平入组,参考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对年龄的划分标准分为18~29岁(247名)、30~44岁(269名)、45~59岁(225名)、60~74岁(207名)、75~90岁(203名)5个年龄组。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酯(TG)、HDL-C、LDL-C、sdLDL-C、载脂蛋白(apo)A1及apoB的含量,分析sdLDL-C、sdLDL-C/LDL-C、sdLDL-C/HDL-C和sdLDL-C/apoB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使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以上4个指标与其他血脂组分的相关性。结果男性组sdLDL-C、sdLDL-C/LDL-C、sdLDL-C/HDL-C和sdLDL-C/apoB[分别为(0.56±0.23)mmol/L、0.24±0.07、0.49±0.22、0.27±0.07]均高于女性组[分别为(0.48±0.18)mmol/L、0.20±0.06、0.36±0.17、0.23±0.07](P均<0.001)。不同年龄组的男性和女性sdLDL-C、sdLDL-C/LDL-C、sdLDL-C/HDL-C和sdLDL-C/apo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在18~29岁、30~44岁及45~59岁年龄组男性sdLDL-C均高于女性(P均<0.05)。sdLDL-C/LDL-C、sdLDL-C/HDL-C和sdLDL-C/apoB在18~29岁、30~44岁、45~59岁及60~74岁年龄组均高于女性组(P均<0.05)。全部受试对象的sdLDL-C水平与TC、TG、LDL-C、apoB、非HDL-C和残粒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r=0.50、0.45、0.67、0.68、0.61、0.11,P均<0.01),与HDL-C与apoA1呈负相关(r=-0.17、-0.10,P<0.01)。结论健康成年人sdLDL-C、sdLDL-C/LDL-C、sdLDL-C/HDL-C和sdLDL-C/apoB水平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间均存在差异,血清中sdLDL-C水平与apoB水平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 标签: 胆固醇 胆固醇,sdLDL 载脂蛋白B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肌酐胱抑素C比值(creatinine/cystatin C,Cr/CysC)与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的关系,为评估糖尿病患者骨折发生风险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216例,根据是否合并骨折分为骨折组(56例)和无骨折组(160例)。收集两组基线资料、临床一般资料、实验室、影像学资料,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检测血清肌酐(Cr)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并计算两者比值,对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等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影响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的影响因素,并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评价Cr/CysC与糖尿病骨折风险间的关系。结果两组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有42组配对成功(每组42例),匹配后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129.13±37.51)ng/ml、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97.50±23.80)U/L较无骨折组(108.41±29.33)ng/ml、(84.35±25.66)U/L高;Cr/CysC(0.87±0.15)、四肢骨骼肌量(19.58±3.99)kg较无骨折组(0.99±0.21)、(21.81±4.38)kg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四肢骨骼肌量(OR=0.865,95%CI 0.761~0.985)、Cr/CysC(OR=0.048,95%CI 0.002~0.933)为糖尿病合并骨折的保护因素;ALP(OR=1.023,95%CI 1.002~1.044)、AGEs(OR=1.022,95%CI 1.006~1.039)糖尿病合并骨折的危险因素(均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显示Cr/CysC与糖尿病合并骨折间呈显著非线性关系(P<0.05)。结论Cr/CysC与糖尿病患者骨折发生相关,可作为糖尿病合并骨折发生的潜在预测因子。

  • 标签: 2型糖尿病 肌酐 胱抑素C 骨折 倾向性评分匹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淋巴细胞/血小板比值(LPR)的变化趋势及特点,探讨LPR对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08年1月—2018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大面积烧伤患者244例,其中男181例、女63例,年龄(44±16)岁,烧伤总面积为60.0%(42.0%,85.0%)体表总面积。收集患者入院后第1、2、3天血小板和淋巴细胞的检测结果并计算LPR,分析患者入院3 d内LPR的变化趋势。对患者年龄、性别、烧伤总面积、Ⅲ度及以上烧伤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LPR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或独立危险因素。根据患者入院后第1天的LPR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找到LPR的最佳临界值并以此将患者分为高LPR组(136例)和低LPR组(108例),比较2组患者烧伤总面积、Ⅲ度及以上烧伤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发生率、气管切开发生率、28 d内脱机时间、病死率等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预测2组患者入院90 d内存活率差异。对数据行Student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结果入院3 d内,患者的LPR基本呈时间依赖性上升趋势。入院后第2、3天患者的LPR分别为8.6(5.3,14.4)、8.6(4.9,13.7),均明显高于入院后第1天的6.3(4.2,9.8),Z值分别为-4.25、-3.43,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烧伤总面积、Ⅲ度及以上烧伤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LPR均为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1.03、1.73、1.31、4.74、3.11,95%置信区间分别为1.01~1.06、1.40~2.13、1.21~1.42、1.62~13.86、1.41~6.8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Ⅲ度及以上烧伤面积、LPR均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1.06、1.36、2.85,95%置信区间分别为1.03~1.09、1.19~1.55、1.02~7.97,P<0.05或P<0.01)。入院后第1天LPR预测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1(95%置信区间为0.51~0.71,P<0.05),最佳临界值为5.8,对应的敏感度为77%,特异度为52%。高LPR组患者烧伤总面积、Ⅲ度及以上烧伤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发生率、气管切开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高于低LPR组(Z值分别为-3.06、-3.19,χ2值分别为5.42、11.64、8.45,P<0.05或P<0.01);高LPR组患者的28 d内脱机时间明显短于低LPR组(Z=-2.98,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LPR组患者入院90 d内的存活率显著高于高LPR组(χ2=8.24,P<0.01)。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LPR呈时间依赖性上升趋势。患者入院后第1天的LPR与烧伤总面积、Ⅲ度及以上烧伤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及患者病死率密切相关,且为评估大面积烧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入院后第1天的LPR与患者入院90 d内的存活率存在明显相关性,可作为大面积烧伤危重程度的评估指标。

  • 标签: 烧伤 危险因素 预后 早期 应激 淋巴细胞/血小板比值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血小板计数(BPC)对成年大面积烧伤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8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99例成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男76例、女23例,年龄18~75(43±13)岁]。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79例和死亡组20例,以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烧伤总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和行机械通气情况,及伤后第1、3、7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BPC,并计算NLR、PLR、伤后第3天与伤后第1天BPC的差值ΔBPC3、伤后第3天与伤后第1天NLR的差值ΔNLR3、伤后第3天与伤后第1天PLR的差值ΔPLR3、伤后第7天与伤后第1天BPC的差值ΔBPC7、伤后第7天与伤后第1天NLR的差值ΔNLR7、伤后第7天与伤后第1天PLR的差值ΔPLR7。对数据行Mann-Whitney U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筛选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通过二分类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绘制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成年大面积烧伤患者预后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及最佳阈值与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1)2组患者烧伤总面积、行机械通气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15、χ2=7.282,P<0.01)。(2)伤后第1天,2组患者N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14,P<0.05)。伤后第3天,2组患者BPC、ΔNLR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48、-2.780,P<0.05或P<0.01)。伤后第7天,2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BPC、NLR、ΔNLR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48、-2.231、-2.641、-3.669,P<0.05或P<0.01)。(3)二分类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烧伤总面积、机械通气、伤后第7天BPC和NLR、ΔNLR7与患者死亡相关(比值比=1.038、0.193、0.990、1.086、1.105,95%置信区间=1.010~1.067、0.062~0.598、0.982~0.998、1.012~1.165、1.037~1.178,P<0.05或P<0.01);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ΔNLR7是成年大面积烧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90,95%置信区间=1.008~1.178,P<0.05)。(4)ΔNLR7对97例成年大面积烧伤患者预后死亡预测的ROC曲线最佳阈值为-0.073 4,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为65.0%、特异度为78.5%,ROC曲线下面积为0.776(95%置信区间=0.650~0.882,P<0.01)。结论动态监测NLR、BPC对协助判断成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ΔNLR7是成年大面积烧伤患者死亡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而PLR不能很好地预测成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烧伤 血小板计数 预后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膀胱测压检查时的尿流率与自由尿流率的比值在尿道狭窄诊断中的意义。方法80例患者行自由尿流率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非梗阻38例患者自由最大尿流率和测压检查最大尿流率分别为17.4±8.1ml/s和16.7±5.5ml/s(P>0.05);BPO患者分别为9.4±3.4ml/s和8.5±2.7ml/s(P>0.05);而尿道狭窄患者则为11.0±4.5ml/s和5.0±2.8ml/s(p<0.001),即尿道狭窄患者的测压检查的最大尿流率仅为自由最大尿流率的45%。结论当尿动力学检查时尿流率值明显低于自由尿流率值时应考虑尿道狭窄的可能。并且在梗阻判断时应结合参考自由尿流率。

  • 标签: 尿动力学 尿流率 尿道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脐动脉S/D比值在双胎妊娠中预测胎儿发育状况的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8月~2009年7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225例,应用超声脐动脉血流检测仪,在B超探头引导下分别对2个胎儿进行脐动脉血流检测,选择2个胎儿脐动脉S/D值差>0.4,110例为研究组,2个胎儿脐动脉S/D值差<0.4,115例为对照组,并随访两组新生儿体重及分娩结局。结果①在研究组中胎儿不均衡生长发生率为61.3%,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23.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研究组中当S/D值异常时发生围生儿不良预后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研究组中发生S/D异常为67.3%,且母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脐动脉S/D比值在双胎妊娠中对胎儿协调发育和围产儿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双胎 S/D比值 发育不协调 妊娠合并症 围产儿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电子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以及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数据库(CEBM/CCD)等从建库至2020年10月发表的有关评估NLR对AKI预测作用的研究,不限语种、地区以及有无使用盲。由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数据,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NLR对AKI的预测价值,并对纳入文献按不同国家、不同疾病类型(心血管手术、感染性疾病及烧伤、肝硬化和急诊等其他疾病)、不同样本量(≤300例和>300例)进行亚组分析,评价NLR对AKI的预测价值;使用漏斗图评价NLR对AKI预测作用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结果共11篇文献被纳入本次Meta分析,包含4 997例患者,AKI组1 308例,非AKI组3 68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NLR升高对AKI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均数差(MD)=2.73,95%可信区间(95%CI)为1.78~3.68,P<0.000 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来自东南亚地区(MD=4.04,95%CI为1.09~6.99,P=0.007)和来自欧亚地区(MD=2.51,95%CI为1.12~3.90,P=0.000 4)患者NLR升高对AKI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心血管疾病手术(MD=0.77,95%CI为0.34~1.20,P=0.000 4)、感染性疾病(MD=4.74,95%CI为1.51~7.96,P=0.004)和其他疾病(MD=8.53,95%CI为6.26~10.80,P=0.000 01)患者NLR的升高均对AKI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样本量≤300例(MD=6.02,95%CI为4.90~7.14,P<0.000 01)和样本量>300例(MD=1.32,95%CI为0.61~2.03,P=0.000 3)的研究NLR升高对AKI的发生亦有预测价值。漏斗图分析可见散点分布基本对称,提示纳入研究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NLR可以作为AKI的重要预测工具。

  • 标签: Meta分析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白蛋白(CRP/ALB)比值对鼻咽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中CRP、ALB水平,计算二者比值,以0.43为临界值将受试者分为高CRP/ALB组(n=42)与低CRP/ALB组(n=38),比较两组受试者一般资料、TNM分期以及生存期。结果高CRP/ALB组受试者TNM分期较低CRP/ALB组更晚(P<0.05)。高CRP/ALB组受试者总生存期、无转移生存期以及无局部复发生存期均较低CRP/ALB组缩短(P<0.05)。结论较高的CRP/ALB值与鼻咽癌患者预后较差、生存期较短相关。

  • 标签: C反应蛋白 白蛋白 鼻咽癌 预后 生存期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诊断中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快速检测的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检验科住院及门诊患者100例,依据疾病类型分为糖尿病组、高血压组两组,各50例,另回顾性选取同期本院检验科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健康组,运用免疫浊度对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进行测定,运用Jaffe’s对肌酐水平进行测定。最后将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计算出来,统计分析组人员的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阳性情况。结果:糖尿病组、高血压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糖尿病组、高血压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临床诊断中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快速检测的意义大。

  • 标签: 临床诊断 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 快速检测 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stress hyperglycemia ratio,SHR)对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AHF患者,收集临床资料,计算SHR,SHR=入院即刻血糖(mmol/L)/[(1.59×HbA1c)-2.59]。根据患者1年内的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根据SHR中位数分组绘制Kaplan-Meier曲线。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307例,年龄83(74,87)岁,其中男性153例。死亡组年龄、SHR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hormone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高于存活组[84(78,88)岁vs 82(72,86)岁、1.11(0.91,1.51) vs 1.02(0.86,1.27)、5 351(2 098,14 039) μg/L vs 4 243(2 294,7 565)μg/L],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低于存活组[53(45,57) % vs 58(4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SHR水平升高是AHF患者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97,95%CI:1.285~4.471,P<0.05)。以SHR中位数分组绘制生存曲线,高SHR组累积生存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HR能够识别危重的AHF患者,是AH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心力衰竭 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尿碘浓度(UIC)/尿肌酐(UCr)比值评价妊娠早期妇女碘营养状况的参考区间。方法在5 609名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无影响甲状腺功能的疾病和药物应用史的妊娠早期妇女中,确定UIC/UCr比值的参考区间,然后在7 514名妊娠早期妇女中验证该参考区间的可靠性。结果以UIC/UCr比值在75~149 μg/g作为参考区间,在参考区间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Tg)的水平均较低,整体呈现近似U型分布。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抗体阳性率和Tg>40 μg/L的比例在参考区间内最低,在该区间两侧则较高。结论碘充足地区妊娠早期妇女UIC/UCr比值的参考区间为75~149 μg/g,是合理的碘营养状态。

  • 标签: 妊娠早期 碘营养 尿碘/尿肌酐比值 尿碘 尿肌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级别的高低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关系,探讨高血压级别与早期肾功能损害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8年9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住院的247例患者。依据有无高血压分为对照组(n=70)和高血压组(n=177),其中高血压组依据高血压分级分为高血压1级组(n=21)、高血压2级组(n=71)、高血压3级组(n=85),详细记录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等,同时测定各组患者的血肌酐(Cr)、血脂TC、TG、LDL-C、HDL-C、Lp(a)等生化指标。所有患者留取清晨首次尿液,送至我院检验科,统一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酶促动力学法测定尿肌酐,并计算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分别比较各组及各亚组之间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水平。结果各组患者年龄、BMI、血脂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高血压组UACR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各亚组间之间的比较显示,高血压2级患者UACR高于1级患者,高血压3级患者UACR高于2级患者,高血压3级患者UACR高于1级患者。结论患者高血压级别的高低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呈正相关性,能够反映高血压引起早期肾功能损害严重程度。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UACR 早期肾损害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囊比值对儿童复杂脊髓脂肪瘤手术后远期再拴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深圳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治疗的复杂脊髓脂肪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共56例。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脂肪瘤+重塑神经基板+硬膜囊成型的方法。术后应用MRI评估髓/囊比值,分析髓/囊比值对术后远期脊髓再拴系的影响。结果56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MRI显示髓/囊比值<30%者10例,30%~50%者31例,>50%者15例。患儿均未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8.9年(5.0~10.5年),失访4例。6例(11.5%,6/52)发生脊髓再拴系需要再次行手术治疗(再拴系组),其中术后髓/囊比值为30%~50%者2例,>50%者4例。无再拴系组的46例患儿髓/囊比值<30%10例,30%~50%27例,>50%9例。两组髓/囊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髓/囊比值是影响儿童复杂脊髓脂肪瘤术后再拴系的重要因素,髓/囊比值越小,再拴系的概率越小。

  • 标签: 脊髓 脂肪瘤 儿童 神经外科手术 髓/囊比值 再拴系
  • 简介:目的:探讨尿脓毒症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与其病情和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尿脓毒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前后的CAR、APACHEⅡ评分和28d病死率。比较不同预后的CAR和APACHEⅡ评分,分析其CAR与APACHEⅡ评分和28d病死率的关系,并采用ROC曲线分析治疗前后的CAR预测其28d病死率的价值。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的CAR和APACHEⅡ评分均降低(P〈0.05),患者28d病死率为8.75%。与存活患者比较,死亡患者治疗前后的CAR和APACHEⅡ评分均升高(P〈0.05)。Spearman无条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尿脓毒症患者CAR与APACHEⅡ评分和28d病死率均呈正相关(r=0.826、0.853,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尿脓毒症患者治疗前后的CAR预测其28d病死率的价值良好,其中以治疗后的CAR预测其28d病死率的价值最优。结论:尿脓毒症患者CAR较高与其其病情和预后相关,可能作为其病情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尿脓毒症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 病情 短期预后 关系
  • 简介: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是否存在相关性及其是否有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0日于神木市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STEMI患者232例,依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得PLR最佳截点,将受试者分为低PLR组和高PLR组。对低PLR组和高PLR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资料、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OC分析显示,PLR的最佳截点为169.7,所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2.1%和89.9%。高PLR组(73.6%)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PLR组(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心率、空腹血糖、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NLR、PLR脑利钠肽与STE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高PLR(PLR>169.7)是STE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OR:9.211,95%CI:3.316~25.590,P<0.01)。结论PLR与STE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PLR值越高,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越高,PLR是STE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血管事件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胃肠间质瘤(GIST)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北京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计算NLR,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采用2.30作为分界值将本组患者分为低NLR组67例(72.8%)与高NLR组25例(27.2%),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结果:92例患者的NLR平均值为2.35±1.66。当NLR值为2.30时,Youden指数最大,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74.6%。高NLR组1年、3年、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8.0%、68.7%、39.7%,低NLR组1年、3年、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8.5%、88.5%、7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99,P=0.004)。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肿瘤危险度分级高、NLR≥2.30是影响GIST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LR可以作为GIST复发和预后判断的个独立指标,外周血NLR升高提示无复发生存期短,预后不良。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比值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