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从分析Grice会话含意理论对隐喻的语用分析的不足之处入手,在认知语用学的宏观框架下运用关联理论,从认知语境、最佳关联等角度阐述了认知语用隐喻的解读过程及其工作机制,为隐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 标签: 隐喻 认知语用学 关联理论
  • 简介:语法隐喻(grammaticalmetaphor)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首次由Halliday在1985年出版的《功能语法导论》(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中提出。自提出之后,无论国外还是国内,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有关语法隐喻的学术论文也大幅增加,但就语法隐喻的理论依据及其分类方面,各学者有所质疑。在此主要探讨三方面:(1)语法隐喻的理论依据;(2)语法隐喻的分类;(3)语法隐喻理论的不足及展望。

  • 标签: 语法隐喻 系统功能语言学 分类
  • 简介:郭沫若的小说多次书写了疾病。疾病,是一种生理现象,但在文学作品中却隐喻着丰富的内涵。郭沫若小说中的疾病隐喻着女性病态美、知识分子的孤独感以及对病态社会的批判。从疾病的隐喻这一角度解读郭沫若的小说,有助于发掘郭沫若小说的更多内涵。

  • 标签: 郭沫若小说 疾病隐喻 病态美 孤独 社会批判
  • 简介:从认知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人体隐喻现象进行分析,介绍人体隐喻的三种跨域投射:形貌投射、位置投射和功能投射,并从自然及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三个方面探讨英汉人体隐喻的相似性和相异性,帮助人们理解英汉两种文化认知上的差异,提高人们遣词的确切性。

  • 标签: 人体隐喻 认知 映射
  • 简介:体验哲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偏离现象,更重要的是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历去理解和解释另一个领域的一种认知现象。从Talmy的感思视角出发,本研究对隐喻始源域和目标域的感觉和概念分别赋值,探索两者差异的范围和规律,以此构建隐喻偏离度模型并论证该模型的应用。

  • 标签: 感思 可触知性 隐喻 偏离度
  • 简介:摘要:文章首先将《论语》中的隐喻主要分为感知隐喻、拟人隐喻、拟物隐喻和扩展隐喻。然后在分析《论语》中隐喻运作机制的基础上赏析评价了各类隐喻在三个译本中的传递。最后得出结论:1) 《论语》语言深刻、富有内涵,正确理解原文是《论语》隐喻翻译成功的关键。2)成功的隐喻翻译不是将喻体简单地对应到译入语,而是要保证译文喻体的映射意象与原文喻体的映射意象一致,而且为大多数译入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 标签: 感知隐喻 拟人隐喻 拟物隐喻 扩展隐喻 隐喻翻译
  • 简介: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种认知方式,其认知基础是基于互动体验而产生的意象图式,具有体验性。“吃”作为人类普遍的生存方式,是人类的一种基本体验,汉语中有大量相关的隐喻性表达。文章从概念隐喻理论出发,就汉语“吃”这一动词的隐喻意义进行分析,认为相关概念隐喻可以利用“人体是一个容器”这一本体性隐喻进行解读,并利用体验哲学的基本原则分析了相关隐喻性表达的特点。

  • 标签: 概念隐喻 “吃” 文化
  • 简介:儿童在4岁左右就具有了隐喻思维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隐喻思维能力不断发展。在隐喻创造能力方面,随着儿童年龄以及词汇量、知识和经验的增长,儿童使用隐喻的数量呈下降态势,并能够逐步使用基于抽象性和复杂性关系的隐喻,其也越来越符合逻辑和常规。在隐喻理解能力方面,随着儿童的隐喻识别能力、知识水平和逻辑思维水平的不断提升,其隐喻理解能力也不断增强。在当前功利主义和科学主义教学的背景下,儿童的隐喻思维受到了极大的压抑。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亟需呵护和促进儿童的隐喻思维,并注重儿童逻辑思维和隐喻思维的和谐发展。

  • 标签: 儿童 隐喻思维 逻辑思维 隐喻能力 教学
  • 简介:1、来自远方的信我清楚地记得穿着褪了色的淡红背心脸上满是青春痘的邮递员,翻山越岭将信送到村里来的那个上午。那是个炎热的夏天,那时候村里人头很足,不像如今这样萧条,每家每户的老少爷们几乎都待在家里,很少有人出门打工,山里绿荫成片,柴禾还是生活的第一燃料。因为没通公路,村子消息闭塞,邮递员半个月才进村一次,人们将从邮递员手中得到信件视为一桩神圣的事,而父亲,是唯一一个能从外省收到来信的人。那些年,因为几张薄薄的信纸,父亲在人们心里有了几分特殊的分量。

  • 标签: 夏天 隐喻 邮递员 青春痘 父亲 穿着
  • 简介:汉代的赋体文学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汉赋以象喻志,这是隐喻思维的标准流程.汉赋在内容上着力“体物”,而“体物”的目的则是为了“写志”,即通过摹写事物来抒发情志,这其实正是隐喻的方式.汉赋作为一种文学体式,在对隐喻方式的运用上可以说已经很成熟.汉赋大多采用假托的方式,实际上主要是艺术隐喻方式之一的借喻,也就是假借一个事物来表现某种情志.汉代的赋体作品,尤其是大赋作品,之所以在当时如此受到文人的厚爱并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巨大影响,其关键因素就是隐喻思维方式的被看重和广泛应用.同时,汉赋也采用讽喻的方式实现其隐喻价值.汉赋在艺术意象的创造上具有很高的隐喻价值.

  • 标签: 汉赋 艺术隐喻 借喻 讽喻
  • 简介:从符号—结构看,典故是特殊的隐喻,称为典故—隐喻隐喻和典故作为符号能指对应多个所指;能指指的是隐喻、典故的物理发音;第一所指就是其表面(字面)意义,第二所指是隐喻义或者典义,第二所指是表达的重点。典故—隐喻作为文学符号—结构经过了三次结构转换,由三个层级构成。典故—隐喻和一般认知隐喻的区别在于除具备认知功能外,还承担着审美功能。

  • 标签: 符号 结构 隐喻 典故
  • 简介:隐喻研究是认知语言学领域的一个核心内容。近年来,隐喻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概念隐喻理论研究不断深化,除了通过心理实验论证概念隐喻对语言使用和认知活动的影响外,还对概念隐喻本身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2)关注隐喻在交际中的使用情况:现代隐喻理论更加侧重隐喻的认知作用,但忽略了传统修辞学中所讨论的作为话语策略的隐喻使用情况,这种状况有所改变;(3)研究方法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采用多模态和语料库的研究方法。

  • 标签: 隐喻 跨学科 应用 进展
  • 简介:网络科技领域是新世纪充满生机活力的高新科技领域.网络科技领域出现了许多具有隐喻特征的词汇、概念.本文结合现代隐喻学理论,通过对一些已广为人们所接受的词汇、概念的产生、功能和工作机制的分析,认为:隐喻思维对网络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 标签: 网络技术 计算机 隐喻思维
  • 简介:爱情是人类最重要的情感之一.爱情概念本身通常是抽象的,因而人们往往借助隐喻来表达这一情感.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人类研究隐喻提供了新的视角,从而使情感隐喻的研究进一步深入.该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结合文化人类学来探讨中英爱情概念隐喻的异同,并进一步阐述产生异同之处的认知和文化原因.

  • 标签: 认知语言学 隐喻 概念隐喻 爱情 文化
  • 简介:连贯是语篇的基本要求,实现连贯的语篇衔接手段有词汇手段、语义手段和语音手段,而隐喻是语义手段中突出的一种。隐喻是以此物喻彼物,是一种思维方式,可以表现在话语中,也可以体现在整个语篇中。文章的布局谋篇也是构思,在汉语语篇中,隐喻是最主要的衔接手段。对于隐喻的"二柄"与"多边"取舍形成了隐喻衔接方式的多样性。

  • 标签: 隐喻 语篇衔接 多样性特征 连贯
  • 简介:<正>不可否认,现实中确实存在老师因为孩子家庭背景不同而在关心孩子上分出三六九等的情况,有背景的孩子得到特殊照顾,反之,则对孩子表现冷淡。教师这种价值观扭曲所产生的区别对待现象,经过孩子们回家一说,难免在家长中暗生一股迎合潮流。如果说,

  • 标签: 特殊照顾 区别对待 价值导向 求异性 价值思维 雄鸟
  • 简介: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作为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一种方式,隐喻几乎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认识的角度,通过相关的例子,对隐喻的本质作了初浅的探讨。

  • 标签: 隐喻本质 认知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