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析踝关节骨折治疗中腓骨解剖复位的影响。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这四年中,我院接收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共112例。本次研究所选取的112例患者,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按照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将112例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前者42例,实施钢板内固定;后者70例,实施髓内针内固定。两组均要求腓骨解剖复位。观察两组疗效,并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腓骨解剖复位42例,明显多于对照组37例。实验组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踝关节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应用钢板内固定法,可加快患者腓骨功能恢复的速度,利于其骨折创口的有效愈合。

  • 标签: 腓骨 踝关节 钢板内固定 骨折 解剖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对缓解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我院86例实行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根据产妇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性护理方法,观察组产妇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对照不同护理措施缓解产妇术后疼痛效率。结果对照组产妇护理满意度72.1%,观察组产妇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5.4%,两组产妇临床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统计分析两组产妇术后72h疼痛程度,观察组患者重度疼痛、中度疼痛以及轻度疼痛例数比显著区别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妇选择剖宫产进行分娩,术后为其提供优质护理,对缓解术后疼痛具有显著的效果,并且还可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剖宫产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在动脉解剖学教学中,运用图解法,可以将一些难以用语言准确描述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方便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本文结合动脉解剖学教学现状,对简图教学在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能够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 标签: 简图 动脉解剖学 教学 应用
  • 简介:目的利用MSCT扫描图像观察正常下胫腓联合的形态以及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为临床精确诊断下胫腓联合分离提供解剖学依据及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45例行双踝CT检查的单侧踝关节外伤患者的健侧踝关节影像资料。取距离胫距关节面9~11mm的水平位CT扫描图像分析下胫腓联合形态,并测量胫腓骨中心距离、胫腓骨间隙宽度及胫腓骨前缘距离,分析各组参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45例下胫腓联合CT影像显示其形态有3种,其中为半圆形14例(31.11%),新月形15例(33.33%),矩形16例(65.56%)。半圆形下胫腓联合的胫腓骨中心距离、胫腓骨间隙宽度和胫腓骨前缘距离分别为(2.69±0.19)cm、(2.45±0.46)mm和(8.48±2.30)mm,新月形的分别为(2.82±0.17)cm、(2.74±0.90)mm和(6.80±1.62)mm,矩形的分别为(2.89±0.25)cm、(3.15±0.8)mm和(6.86±1.89)mm。其中,半圆形下胫腓联合的胫腓中心距离和胫腓骨间隙宽度均较矩形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722、3.602,P值均〈0.05);而半圆形胫腓骨前缘距离较矩形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217,P〈0.05);但是,新月形的相关参数分别与半圆形和矩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国人的下胫腓联合在CT影像上可分为半圆形、新月形和矩形三种形态。以下胫腓联合前后缘的切线作为测量基线,可提高各参数测量的可重复性,为进一步研究国人下胫腓联合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踝关节 下胫腓联合分离 断层解剖学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 简介:摘要作为椎骨间最重要的连接装置椎间盘,对整体脊柱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了解其解剖结构对于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得出客观科学的解释,同时针对目前日益增多的的椎间盘突出症应给予正确的引导,以减少这种疾病的发生。

  • 标签: 椎间盘 解剖结构 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经颧弓入路显微解剖方法与术野显露情况,观察不同经颧弓入路术式的应用效果,探讨改良经颧弓入路术式的优缺点。资料与方法成人尸头标本10具,用10%甲醛固定,血管冲洗后动、静脉分别灌注红、蓝色乳胶,模拟不同方法断颧弓,显微镜下观察测量显露情况。结合16例经颧弓入路术中显露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分析。结论改良经颧弓入路术野显露更广泛,周围组织结构显露更清晰,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缩短,功能恢复及症状减轻快,减轻病人经济负担,预后佳。

  • 标签: 改良 经颧弓入路 显微解剖 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盆部原发肿瘤病变病理类型、临床特点及CT表现,探讨盆部原发肿瘤解剖学基础。方法以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21例盆部原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灶性质、边缘、密度以及解剖部位同周围组织关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病理及手术证实,21例盆部原发肿瘤患者中恶性肿瘤16例,良性肿瘤5例。15例瘤体位于盆部,6例累计腹部和盆腔。CT增强表现囊实性9例,实质性12例。肿块周围脂肪间隙受侵11例,肿块周围脂肪间隙清晰10例。7例病灶内有钙化现象。结论盆部原发性肿瘤恶性占比较高,病变类型较复杂,通过CT增强扫描可准确确定肿瘤部位及解刨结构,对判断肿瘤性质,做出准确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盆部原发肿瘤 解刨学 CT 特征
  • 简介:摘要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进入医学院后所接触的第一门课程,也医学生了解医学和人体知识的重要基础学科,人体解剖学离不开动手实践,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解剖实验是学习人体解剖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各大医学院校在积极推进教学实验改革的同时,理应了解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给学生带来的重大意义。

  • 标签: 人体解剖学 基础学科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道综合症合并尿道及尿道外口异常诊治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方法女性尿道综合症合并尿道外口异常的患者,若阴道口至尿道外口的距离<0.3cm,则诊断为尿道处女膜融合;若尿道外口下部有膜状覆盖则诊断为处女膜伞;若尿道远端胶原纤维环的胶原纤维过于丰富,缺乏弹性,形成相对缩窄环,排尿过程中近侧尿道膨大者为功能性尿道远端梗阻。共诊治71例,采用尿道外口成形术处女膜伞切除,尿道外口阴道口间距延长术,保持尿道外口阴道口间距>0.8cm,有胶原纤维环过于肥厚及缺乏弹性者于后正中线切开至尿道粘膜,重建前庭。结果痊愈60例(84.5%),好转8例(11.2%),无效3例(4.2%)。结论尿道外口成形术是治疗女性尿道综合症合并尿道及尿道外口异常药物治疗难以奏效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女性尿道综合症尿道外口异常尿道外口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骨解剖钛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月一2012年2月应用跟骨外侧L形入路对60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行切开复位解剖钛板内固定术,观察临床效果。结果60例均获随访,时间为3个月-16个月;术前B?hler角0-20(10.0±4.5)°,术后,术后B?hler角恢复至25-40(35.0±3.5)°。根据Maryland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40例,良14例,可6例,优良率90%。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术后2例发生伤口延迟愈合,1例发生伤口感染,经治疗后伤口愈合。结论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精细的术中操作,良好的术后管理,解剖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跟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解剖钛板
  • 简介:目的:为手外科提供桡、尺动脉分出的肌、皮支。材料和方法:用福尔马林常规固定的成尸上肢69(男61,女8)侧,解剖观测桡、尺动脉分支的部位、支数及外径。主要结果:从尺、桡动脉壁两侧发出分支。大部分为不对称性分支间距不等,平均(3.0~15.0)mm。桡动脉平均分出15.8支,其中肌支10.3支,筋膜皮支5.5支。尺动脉平均分出12.4支,其中肌支7.6支,筋膜皮支4.8支。结论:桡、尺动脉分出肌、皮支,皮支燧臂筋膜瓣、皮瓣的血管蒂。

  • 标签: 尺动脉 解剖学 皮支 桡动脉 解剖观测 不对称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肋外侧动脉(LCA)的血管造影解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3例咯血患者的血管造影和血管造影CT资料,分析LCA的发出、行程和LCA参与肺内病变供血情况。结果在303例咯血患者中共检出24例30支LCA,其中左侧12支、右侧18支,单侧18例、双侧6例,均是胸廓内动脉(ITA)第一段的第一个分支。LCA从ITA发出点的水平,位于锁骨上方1支(3.3%)、后方27支(90.0%)、下方2支(6.7%)。LCA在第一前肋的后方进入胸内,沿着胸廓前部的内表面,在肋骨和肋间内肌的内侧与胸膜之间(解剖上的胸内筋膜)从内前上方向外下后方向行走,大多到腋中线平面。可用于行程分析的23例28支LCA大致表现为3种形状:⑴弧曲形,共13支(46.4%),显影的LCA较长,呈或浅或深的弧形弯曲;⑵高平形,共11支(39.3%),显影的LCA相对较短、位置较高且较平缓;⑶直斜形,共4支(14.3%),显影的LCA相对较长,以与ITA较小的夹角呈直线状斜向外下。共有10例11支(36.67%)参与对肺部病变供血,其中是咯血的第一、二、三、四、五咯血责任血管的分别为2、5、1、2、1支。结论LCA比较常见,血管造影和血管造影CT能很好显示LCA,认识LCA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肋外侧动脉 咯血
  • 简介:摘要全直肠系膜切除的理念为直肠癌的根治手术提供了可以遵循的质量控制标准,但是尚有部分解剖学问题存在争议。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虽然具有更好的手术视野、更佳的神经功能保护、更大的操作空间,但若术者对解剖结构或解剖变异认知不足,可能会出现术中不可控制的出血、术后排尿排粪功能障碍等副损伤。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分析总结,并结合临床经验,针对直肠癌根治术涉及的几个解剖争议问题,包括肠系膜下血管解剖及变异、肠系膜下动脉离断平面的争议、第253组淋巴结清扫的争议、直肠中动脉的解剖学变异及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解剖学争议等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外科医师提供一个更好的认知过程。

  • 标签: 直肠肿瘤 根治术 解剖 左结肠动脉 直肠中动脉
  • 简介:摘要口腔颌面颈部解剖学是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密切联系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课程。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基于学生为主体、临床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对实验课程的内容和实施方法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整理,参照临床经典手术联系解剖学理论与临床应用,同时优化授课团队与授课方式。通过3年的实践和调整,初步建立了基于口腔颌面颈部外科手术入路和术式的解剖学实验课程方案,改革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局部解剖学 口腔颌面颈部解剖学 实验课程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鼠颈前区显微解剖特点,安全、高效显露颈部血管的技巧及显微血管吻合训练方法。方法2021年1月-2021年7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显微解剖实验室对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进行实验,麻醉成功后沿颈前中线切开,分别进行颈部组织分离并显露双侧颈外静脉(EJV)、颈总动脉(CCA)及其分支,分别测量游离CCA的长度、双侧CCA间距、CCA及EJV直径,总结外科解剖特点、操作技巧,针对提高神经外科搭桥手术技能建立显微血管吻合训练模型(端端、端侧、侧侧吻合),观察并记录术后半小时吻合口通畅性、吻合口漏血及狭窄等并发症例数、围手术期大鼠死亡例数。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双侧CCA之间、EJV之间直径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0只大鼠均成功完成颈前区重要解剖结构显露,测量游离CCA长度(18.0±2.5)mm,双侧CCA间距(11.0±1.5)mm,CCA直径(1.3±0.2)mm,EJV直径(2.5±0.3)mm。双侧CCA之间、双侧EJV之间直径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完成CCA端端吻合10例、CCA-EJV端侧吻合5例、EJV-CCA端侧吻合5例、半环端侧吻合10例、CCA侧侧吻合5例。本组发生吻合口漏血5例,吻合口狭窄4例,吻合口不通2例,围手术期无大鼠死亡。结论大鼠颈前区是显微血管吻合训练的理想部位:大鼠颈前区解剖分离过程有助于提高显微外科操作技能;充分显露血管获取足够的操作空间是进行多种显微血管吻合训练的前提。

  • 标签: 显微血管吻合 颈部 脑血运重建 动物模型 大鼠 显微技术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肋外侧动脉(LCA)的血管造影解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3例咯血患者的血管造影和血管造影CT资料,分析LCA的发出、行程和LCA参与肺内病变供血情况。结果在303例咯血患者中共检出24例30支LCA,其中左侧12支、右侧18支,单侧18例、双侧6例,均是胸廓内动脉(ITA)第一段的第一个分支。LCA从ITA发出点的水平,位于锁骨上方1支(3.3%)、后方27支(90.0%)、下方2支(6.7%)。LCA在第一前肋的后方进入胸内,沿着胸廓前部的内表面,在肋骨和肋间内肌的内侧与胸膜之间(解剖上的胸内筋膜)从内前上方向外下后方向行走,大多到腋中线平面。可用于行程分析的23例28支LCA大致表现为3种形状:⑴弧曲形,共13支(46.4%),显影的LCA较长,呈或浅或深的弧形弯曲;⑵高平形,共11支(39.3%),显影的LCA相对较短、位置较高且较平缓;⑶直斜形,共4支(14.3%),显影的LCA相对较长,以与ITA较小的夹角呈直线状斜向外下。共有10例11支(36.67%)参与对肺部病变供血,其中是咯血的第一、二、三、四、五咯血责任血管的分别为2、5、1、2、1支。结论LCA比较常见,血管造影和血管造影CT能很好显示LCA,认识LCA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肋外侧动脉 咯血
  • 简介:摘要近年来,组织学证实了Laennec包膜的存在,发现Laennec包膜间隙可以作为解剖性肝切除中手术分离的解剖入路。随着外科医师对肝脏手术认识的加深,Laennec包膜在解剖性肝切除手术中的地位必将日益凸显,认识、重视、利用Laennec包膜,有助于解剖性肝切除手术规范化,推动解剖性肝切除手术向更加精准、更加安全的方向发展。本文对Laennec包膜作一系统介绍,并结合笔者在肝脏手术中相关的经验,总结Laennec包膜在入肝血流阻断和肝实质离断这两个解剖性肝切除的关键技术中的应用,发现通过Laennec包膜与肝蒂及肝静脉之间的潜在间隙作为手术分离入路可以避免肝实质的破坏,减少出血,简化手术步骤,缩短肝门阻断时间和手术时间。

  • 标签: 肝切除术 解剖 治疗应用 Laennec包膜 解剖性肝切除
  • 简介:摘要: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是高校专业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专业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属性,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各项解剖技巧,同时还需要正确借助解剖实验对已有的实验结果进行论证。基于此,本文析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的特殊属性,以期能为实现高效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

  • 标签: 人体解剖 生理学实验 特殊属性
  • 简介:摘要目的超声下观察头半棘肌平面(SCP)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有效实施超声引导下SCP阻滞提供参考。方法健康成年志愿者30名(60侧)项区SCP的6个区域进行超声检查,重点检查与描述头半棘肌(SCA)、SCA深面间隙及间隙内结构的解剖学特点。结果(1)项区寰椎后弓处横切超声图像显示SCA肌腹被一斜行筋膜分隔为内侧头和外侧头;在SCA-头下斜肌(OCI)间隙内可见第3枕神经(TON)和枕大神经(GON)被一筋膜分隔,二者之间常有枕静脉属支穿行,TON与GON间距为(12.9±0.6) mm。(2)项区枢椎椎弓板处横切超声图像显示SCA肌腹短轴与SCA-OCI间隙内结构特点同结果(1),TON与GON间距为(12.1±0.5) mm。(3)项区枢椎棘突旁纵切超声图像显示一附着于枢椎棘突末端的致密筋膜插入SCA肌腹内,将其分隔为上腹和下腹。(4)颞骨乳突下方颈2,3小关节处纵切超声图像显示SCA深面OCI-颈2,3小关节间隙内TON与GON之间未见明显分隔筋膜,两者间距为(8.0±0.5) mm。(5)项区颈4椎弓板处横切超声图像显示SCA-颈半棘肌间隙内可见颈深动、静脉穿行,未见颈4神经后支显示,SCA肌腹短轴特点同结果(1)。(6)项区颈5椎弓板处横切超声图像特点同结果(5),未见颈5神经后支显示。结论超声下SCP内富含分隔筋膜,SCA深面间隙内常有血管穿行,其解剖结构复杂且存在个体差异,掌握其超声解剖学特点有助于安全、有效地实施超声引导SCP阻滞。

  • 标签: 超声检查 头半棘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