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已经逐渐成为区域麻醉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可以提高神经阻滞的质量和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神经组织在横断面超声图像中表现为多样的圆形或者椭圆形,而且是被相对高回声图像包绕的低回声区域;从纵向角度来看,每根神经表现为相对较高回声,被许多不连续的低回声条纹所间隔。上肢手术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手术,但由于小儿生理结构特殊,解剖学标志不清楚和神经深度随年龄不同变异大,小儿心理不成熟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等原因从而增加丛神经阻滞的操作难度。神经阻滞在超声引导下具有直观性,能将局麻药物尽可能的作用于神经周围,取得确切的麻醉效果,减少了局麻药的用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 简介:目的探测C锥形束CT颅内血肿的定量检测能力。方法于小气球内装对比剂与水的混合物模拟颅内血肿,并按体积分为9组,每组分别接受3次MSCT和3次C锥形束CT扫描,将两种成像技术所得图像进行MPR,采用西门子公司的体积测量软件每组测量3次,计算与真实体积的偏差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于形态规则的血肿,C锥形束CT测量血肿体积的准确率较高,与实际血肿体积和MSCT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形态不规则的血肿,在测量〈30ml或〉60ml的血肿体积时,C锥形束CT测量体积与实际体积相比存在误差(P〈0.05);测量体积为30-60ml血肿时,C锥形束CT测量体积与实际体积基本一致(P〉0.05);MSCT测量体积准确率明显高于C锥形束CT(P〈0.05)。结论合理选择C锥形束CT颅内血肿定量检测范围,在介入诊治中有效监测颅内出血。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 脑出血 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肢手术与术后镇痛行连续丛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予以上肢手术13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行常规丛的麻醉方式,观察组行连续丛的麻醉方式,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麻醉后,观察组平均加药量(7.20±3.75)ml比对照组(18.45±2.64)ml少,且Ramsay评分(2.89±0.78)分比对照组(2.03±0.60)分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手术与术后镇痛行连续丛麻醉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上肢手术 臂丛麻醉 术后镇痛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128-01
  • 简介:摘要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也叫漏肩风和五十肩等,主要指肩周肌肉、肌腱、滑囊等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1。本病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我们采用丛麻醉下手法松解结合推拿治疗30例重症肩周炎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

  • 标签: 臂丛麻醉 粘连性肩周炎 手法松解 推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相对安全区皮下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glutealmusclecontracture,GMC)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纳入患者34例,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纳入患者60例,采用相对安全区皮下松解术治疗,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安全区皮下松解术治疗GMC疗效好.关键词皮下松解术;臀肌挛缩症;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68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76-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式的腋路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别。方法60名患者随机分为二组,Ⅰ组为传统组,Ⅱ组为改良组。进行尺、桡侧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的比较。结果两组桡侧麻醉效果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桡侧麻醉效果改良组优于传统组,两组尺侧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腋动脉 腋鞘
  • 简介:分析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我院2013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12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实验组采用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不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神经的传统乳腺癌根治术。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肿瘤复发及转移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较传统乳腺癌根治术有诸多优势。

  • 标签: 乳腺肿瘤 胸前神经 肋间臂神经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肋间神经在乳腺癌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入院的112例乳腺癌患者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保留肋间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不保留肋间神经。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淋巴结清扫平均数目等以及术后患侧上臂内侧、腋下、肩胛区等部位感觉情况。结果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为、术中淋巴结清扫平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64例患者出现上臂、腋下、肩胛区等部位感觉异常在术后发生率与对照组48例患者术后同期相应部位感觉异常的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结论乳腺癌术中保留肋间神经不影响清扫彻底性,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感觉异常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肋间臂神经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复合连续丛镇痛断指再植患者术后疼痛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断指再植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E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40例。E组在围术期给予依达拉奉,并在术后给予连续丛自控镇痛(PCBA);C组围术期用等量生理盐水并术后给予PCBA。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h(T1)、术后第1天(T2)、第2天(T3)、第3天(T4)的TNF-a、IL-6、IL-8和CRP浓度的变化及静息状态和躯体活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E组在T1-T4时间点的TNF-а、IL-6、IL-8、CRP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E组在T1~T3时间点的静息状态和躯体活动时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围术期使用依达拉奉复合连续丛镇痛断指再植手术患者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依达拉奉可清除氧自由基和抑制炎性因子的生成和释放有关。

  • 标签: 依达拉奉 连续臂丛镇痛 断指再植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丛神经损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磁共振成像技术20例健康者以及20例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相应的磁共振扫描检测成像,丛神经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健康者为对照组.记录相应数据并整理原始图像,最终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综合状况以进行相应的定位诊断从而协助治疗.结果OCorSTIR序列和OAx3D-Fiesta-c及OAx3D-Fiesta-c序列用于显示丛神经干成像较好,并且可以显示出神经干的信号异常或粗细,来帮助更加准确的定位神经损伤.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丛神经损伤中能更好的其进行定位诊断,增强了诊断效率以帮助该病症进行更加迅速有效的治疗,值得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运用.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技术;丛神经损伤;神经干;定位诊断;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3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0.5%罗哌卡因20mL,30mL,40mL在超声引导下腋路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上肢手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20ml,B组30ml,C组40ml,均采用0.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腋路丛神经阻滞结果外侧上皮神经,内侧皮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阻滞起效时间A组明显长于C组(P<0.05),尺神经运动阻滞起效时间B组明显长于C组(P<0.05)。各组内腋神经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长于其余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P<0.05)。阻滞维持时间A组,显著短于B、C两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腋路丛阻滞综合考虑起效时间、阻滞效果及并发症,30ml局麻药量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 标签: 超声 罗哌卡因 臂丛 腋路 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03月-2015年03月期间进行上肢手术肌间沟丛神经阻滞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各2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0.375%盐酸罗哌卡因,对照组2给予0.25%盐酸罗哌卡因,对照组2给予0.5%盐酸罗哌卡因,每组注入量各30ml,观察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5)。结论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丛神经阻滞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盐酸罗哌卡因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肌间沟联合腋路法丛神经阻滞与单纯肌间沟或腋路法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20例需进行上肢手术的患者根据病情特点分为肌间沟法组(A组)和腋路法组(B组),肌间沟联合腋路法组(C组)三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进行传统的麻醉定位法均进行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果肌间沟联合腋路法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单纯的肌间沟组或腋路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三组并发症的发生,A组有2例发生霍纳氏综合征,喉返神经阻滞1例,呼吸困难2例;B组发生局部血肿3例,轻度的局麻药毒性反1例;C组发生霍纳氏综合征1例,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间沟联合腋路法丛神经阻滞麻醉有着良好的麻醉效果,而且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肌间沟联合腋路法 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穿刺针引导技术在超声引导下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状况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1月~2014年11月间48例上肢手术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麻醉,实验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穿刺针麻醉,两组患者的麻醉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显著的19例,有效的5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麻醉效果显著的9例,有效的11例,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满意率为95.8%;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满意率为70.8%,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使用穿刺针引导麻醉效果更好。

  • 标签: 穿刺针引导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配合个性化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肩周炎中选择140例,随机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配合个性化治疗,对照组采用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进行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的2周、1个月和3个月后的SF-MPQ量表评分,并进行肩关节综合功能评分。结果经过治疗,两组的SF-MPQ量表评分都有所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后的肩关节综合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配合个性化治疗肩周炎效果显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肩周炎 推拿疗法 臂丛麻醉 肩关节手法松解 个性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超前镇痛在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10月,我院单侧上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术前、术中采用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复合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术前、术中持续泵注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在切皮、手术结束半小时后的疼痛情况等监测指标。结果观察组在切皮及手术结束半小时后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骨科上肢手术行丛神经阻滞患者,术前、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美啶能起到超前镇痛的作用,同时能降低麻醉和手术引起的交感兴奋效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无明显的呼吸、循环抑制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前镇痛 右美托咪啶 臂丛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的调查,对于存在亚健康的护理人员采取措施,确保身心健康。方法我院手术室45名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咨询,统计健康状况。结果发现部分护理人员表现出心悸、失眠、月经紊乱、视力下降,处于亚健康状态。结论处于亚健康的人群虽无明显的病理改变,但往往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 标签: 手术室护理人员 身心健康 原因 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