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Potlatch一词是以前居住在美国华盛顿州领域内的钦鲁克(Chinook)印第安人土语的译音,原有“给予”的含义。由于这种风俗涉及明显的财富性质,常译为“夸富”,或译“赛富”、“赠财”,亦有讹译其音(′pot,lats)为“捕耳打吃”者。举行这种活动时必然伴有盛大的宴会,故也常称为“大宴会”(Greatfeast)。这种原始的风俗,从政治方面看,它似乎是一种攫取统治地位的方式,从经济方面看,被一些学者认为是财产的分配、再分配或借贷付息的办法,从社会方面看可以起到竞争威望和特权以及挽救面子等作用。总之,夸富的作用是很复杂的,文化人类学家对它的解释也不一致。历史学家利用这种文化现象窥测古代社会,甚至有人曾经把中国的尧舜禅让也归为夸富的结果。这篇短文是美国弗蒙特大学(UniversityofVermont)哈维兰(WilliamA.Haviland)教授根据罗纳德·诺乃尔和伊夫琳·诺乃尔(RonaldP.RohnerandEvelynC.Rohner)合著的《垮求脱:布列颠哥伦比亚的印笫安人》(TheKwakiutl:IndiansofBritishColumbia)中的有关章节编写而成,收入其所著的《人类学》(Anthropology,1974年美国版)作为第二十章的附录(441—443页)。夸富不仅在北美洲、南洋和其它地方一些当代初民中存在,而且有古老的渊源,其所反映的政

  • 标签: 礼物 铜器 毛毯 部落 赠予者 威望
  • 简介:中国人提及食物,从来是名正言顺地称之为“饮食”的。所谓饮食,就是既有饮又有食,在茶事上亦是如此。清茶一杯,配以点心瓜果,这才称得上是品茶。因此,茶食在人们的茶事活动中,从来就占有重要一席之地。佳肴美食,人皆好之,这正是杭州茶楼业协会组织专家论证“西湖茶”一事,我欣欣然踊跃前往的根本原因。

  • 标签: 茶事活动 西湖 专家论证 协会组织 中国人 饮食
  • 简介:创建于1920年的南京老字号清真餐馆安乐园,为迎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在总经理严正渝带领下,组织有关人员赴云南、福建考察采风,搜集整理有关郑和素材。并与郑和研究会专家一起探讨,初步整理出一套宫廷清真菜单,拟名为“郑和航海”。

  • 标签: 郑和航海 乐园 南京 菜馆 搜集整理 郑和下西洋
  • 简介:通过钩稽史料,排比史实,发现十七所载大仪非太宗朝所能有,亦非真宗、仁宗朝的实际情况,而是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月十日天宁节的仪制.但徽宗建中靖国元年的大仪实际仍是由神宗熙宁九年、元丰年间所创立,并用于神、哲、徽三朝,迄徽宗大观三年因新大仪的出世才罢用.

  • 标签: 宋史 乐志 大宴仪 考辨
  • 简介:国人爱吃,世人皆知。各地美食珍馐,各种煎炸烹煮,为这唇舌之间的滋味我们不遗余力。年夜饭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是过年的重头戏,是每位煮妇或煮夫大展神威的舞台,更是每一位游子心心念念的家乡味道。

  • 标签: 年夜饭 文化 美食 滋味 味道
  • 简介:2005年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期间,南京安乐园菜馆研制了清真菜单《郑和航海》,受到来宾一致称赞。2012年中国航海日活动南京组委会再次将《郑和航海》作为接待来宾的清真餐饮。南京清真餐饮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点鲜明,享誉中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和航海》将有关郑和的历史传说和南京清真餐饮的文化元素兼收并蓄,既是对郑和历史遗产的开发利用,也是对南京清真餐饮文化的传承发扬,其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 标签: 《郑和航海宴》 南京清真餐饮文化 遗产开发
  • 简介:现在有各种转基因,古代的纯天然的没错但是古代的制作工艺可能粗糙,而且调味料也少别说什么皇宫小当家的贵族饮食单说平民美食,真的会比现在的好吃吗?这个……我也不知道,不如,我们—起从寿光的”齐民大”,看东魏北齐人如何吃喝。

  • 标签: 齐人 东魏 制作工艺 转基因 调味料 古代
  • 简介:伯希和于1909年访问北京期间,向京师一批学者展示其随身携带的部分敦煌文献,北京学界随后公伯希和,达成今后影印、刊布法藏敦煌文献的口头协议。日本人田中庆太郎在1909年11月发表的《敦煌石室中的典籍》一文中,记录这次公时间为1909年9月4日。数十年来中外论著多采用此日期,但该日期明显有悖于其他相关史实。恽毓鼎在1909年10月4日日记中记录了公之事,为确定公日期提供了另一个选择,但仍属于孤证。2012年12月刊布的宣统元年八月廿二日(1909年10月5日)恽毓鼎致沈曾植信,再次将公时间锁定在1909年10月4日,并提供了更多的相关信息,从而最终解决了公时间问题。本文对这封恽毓鼎致沈曾植信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讨论了北京学界公伯希和的前因后果,论证了公伯希和日期为1909年10月4日的正确性,揭示了这封恽毓鼎致沈曾植信在伯希和1909年北京之行研究中所具有的史料价值。

  • 标签: 伯希和 敦煌 恽毓鼎 沈曾植 信札 公宴
  • 简介:本文旨在进一步说明韩儒林先生所论元代宫廷大“只孙”俗称“诈马”的“诈马”一词来自波斯语(jamah衣服)实属确切不易。蒙元制度,仅获赐只孙服(一色衣,又称纳石失衣〈波斯语斟Jamaha-yinaij)者才有与资格,对其所乘马匹装饰则并无规定。元后期文士见闻预贵族大臣所乘众多马匹装饰华丽,排列举行国宴的金帐外,蔚为壮观,遂将译语“诈马”(又作“爹马”)误解为装饰华丽的马。古汉文历史文献中将译语汉字转为汉语意义理解者不少,此又一例。

  • 标签: 诈马 汉语 外来语 演变 词义 译名
  • 简介:凡悲慨之气,皆产生于主体在现实中的一腔宏大抱负不能实现的悲慨之情,从而借助于艺术形式将其物化为艺术审美的结晶——诗。对此,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悲慨》一品中作了形象的描述:大风卷水,林木为摧,意苦若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往,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现实中,理想的政治日益衰微,雄才志士被弃一旁(“大道日往,若为雄才”),故而产生心情痛苦到了极点,悲哀无法排遣(“意苦若死,招憩不来”)的悲慨之情,由此,那个有才难展的壮土,才一面拂拭宝剑,一面唱起了“浩然弥哀”的慷慨悲歌。这样的悲歌能令人振聋发聩。如齐梁时代,梁朝武将曹景宗《光华殿侍赋“竞”“病”韵》诗云:

  • 标签: 曹景宗 悲慨 二十四诗品 齐梁 诗云 艺术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