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患者抗凝治疗延迟的影响因素及对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21年8月期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VST患者,按首发症状到启动抗凝治疗时间间隔的中位数分为早期抗凝组和晚期抗凝组。在发病后90 d时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转归评价,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3~6分定义为转归不良。对早期抗凝组与晚期抗凝组以及转归良好组与转归不良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进行比较。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抗凝治疗延迟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及抗凝治疗延迟与转归不良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31例患者,年龄(40.07±15.11)岁,男性68例(51.91%)。其中,早期抗凝组65例(49.62%),转归不良组14例(10.69%)。与晚期抗凝组相比,早期抗凝组癫痫发作和脑实质损伤的患者比例以及入院时D-二聚体水平显著较高,而视力障碍/视盘水肿的患者比例显著更低(P均<0.05)。与转归良好组相比,转归不良组癫痫发作、运动障碍、意识障碍、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和脑实质损伤的患者比例以及D-二聚体、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更高,血栓累及部位更多见于上矢状和直,而头痛患者的比例和入院时白蛋白水平显著更低(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视力障碍/视盘水肿[优势比(odds ratio, OR)0.119,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030~0.473;P=0.002]和脑实质损伤(OR 1.341,95% CI 1.042~1.727;P=0.023)与抗凝治疗延迟独立相关,抗凝治疗延迟(OR 6.102;95% CI 1.185~30.504;P=0.030)和入院时D-二聚体水平(OR 1.299,95% CI 1.141~1.480;P<0.001)是CVST患者转归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视力障碍/视盘水肿和头颅影像未见脑实质损伤是CVST患者抗凝治疗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凝治疗延迟与CVST患者转归不良密切相关。

  • 标签: 窦血栓形成,颅内 抗凝药 治疗准备期 时间因素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髓系肉瘤为骨髓外的任一解剖部位出现由髓系不成熟细胞伴或不伴有髓系成熟细胞组成的肿瘤性团块,可以为白血病的首要临床表现,也可以与白血病同时发生,或以复发的形式出现,也可以是其他血液肿瘤进展的表现。本文报道1例以蝶的髓系肉瘤为首发表现的病例,以及该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 标签: 蝶窦肉瘤 急性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儿童上颌后鼻孔息肉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1年1月)内,入组观察对象100例,均为儿童上颌后鼻孔息肉患者,且患者均于研究期内接受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围术期予以患者针对性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5.25±4.14)min,术中出血量为(29.41±5.28)ml,鼻腔通气时间为(3.31±0.41)d,住院时间为(4.49±1.01)d,鼻粘膜恢复时间为(5.51±1.48)d;疗效评估,患者中显效例数74例,有效例数25例,无效例数1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9.00%(99/100);患者中出现1例鼻腔出血病例,1例术腔粘连病例,1例眶周轻微出血病例,总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00%(3/100)。结论: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儿童上颌后鼻孔息肉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内镜下球囊扩张术 儿童上颌窦后鼻孔息肉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垂体瘤患者采用神经内镜经蝶入路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的对象共有4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所有患者均实施神经内镜经蝶入路手术,对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患者术中平均失血量为54.12±2.31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35±2.13d。40例患者手术治疗后,治愈、好转分别有31例、9例,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发生尿崩症的分别有1例、3例,经检查患者原垂体瘤均消失。结论 对垂体瘤患者采用神经内镜经蝶入路手术治疗能取得良好效果,其具有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神经内镜经蝶窦入路手术 垂体瘤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跟骨骨折治疗中经跗骨切口入路的效果。方法:跟骨骨折患者取样65例,纳入时间2019年10月至2022年06月,盲选抽签分组,给予经跗骨切口入路治疗(n=33,试验组)和传统 L 形切口内固定术治疗(n=32,对照组),对比AOFAS、Maryland评分,观察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试验组AOFAS(79.85±3.69)分,Maryland(89.33±5.24)分,比对照组(73.42±3.84)、(81.45±5.52)分高,试验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更短,切口愈合、首次下床时间更早,术中失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跟骨骨折治疗中,经跗骨切口入路手术可减少术中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有利于足功能恢复,提升手术安全性。

  • 标签: 恢复情况 跟骨骨折 经跗骨窦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肝内皮细胞(LSECs)增殖、迁移及促肝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雄性6~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级C57BL/6小鼠18只,行部分肝切除,组织免疫荧光检测术后0、2、4 d残肝内细胞增殖及HO-1表达。以携带HO-1基因的腺病毒转染LSECs细胞系(HO-1组),同时以空载体腺病毒转染和未转染细胞为对照。另外建立不同转染组LSECs与肝细胞系非接触共培养模型,评价HO-1表达对肝细胞的促增殖作用。Western印迹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细胞HO-1、分化抑制因子1(Id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Wnt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变化,EdU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变化。结果相比小鼠肝切除术后0 d,术后4 d再生肝内LSECs开始大量增殖并伴随LSECs内HO-1表达明显升高。HO-1组LSECs的EdU阳性率(27.20±4.80)%高于空载体组(12.47±3.30)%和未转染对照组(15.97±2.50)%,HO-1组LSECs迁移数量(258.70±36.56)个高于空载体组(122.00±38.16)个和对照组(107.70±30.01)个(均为5个200×视野),HO-1组HO-1、Id1、HGF、Wnt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空载体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O-1组LSECs共培养的肝细胞EdU阳性率(18.33±2.52)%高于空载体组(11.33±1.53)%与对照组(11.70±2.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上调HO-1表达能够促进小鼠LSECs增殖、迁移以及增强LSECs对肝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 标签: 肝再生 内皮细胞 肝细胞 血红素加氧酶-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双套管冲洗形成的道行内镜下清创术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性胰腺坏死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急诊医学科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性胰腺坏死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首先接受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ere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 PCD)治疗,PCD后每日间断冲洗引流3~5 d,评估患者一般状况,如一般状况不能改善或出现病情加重的表现,下一步在CT引导下经PCD管道置入导丝,使用一次性经皮扩张套件扩张通道后,置入自制的30 F双套管,每日持续负压冲洗引流。3~5 d后评估患者一般状况,如一般状况不能改善或出现病情加重的表现,下一步经双套管冲洗后形成的道行内镜下清创术。内镜下清创术治疗结束后,再次经道放入双套管继续行持续负压冲洗引流。根据患者一般情况,3~5 d后评估患者病情,内镜下清创术可反复进行。病程中患者如出现腹腔间隔室综合征、难以控制的出血、无法充分引流的消化道瘘等,则及时行开腹胰腺坏死组织清创术。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出院后随访状况。结果67例患者均在CT引导下行PCD,18例(26.9%)患者经过单纯的PCD治疗后获得治愈,7例(10.4%)患者经过PCD及置入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后获得治愈,25例(37.3%)患者经过PCD、置入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及经道的内镜下清创术后获得治愈。15例(22.4%)患者因出血、脓毒性休克、消化道瘘等原因中转开腹。术后新发循环衰竭6例(9.0%),新发呼吸功能衰竭10例(14.9%),新发肾衰竭4例(6.0%),新发多脏器功能衰竭7例(10.4%)。术后34例患者需入住ICU治疗(50.7%),术后入住ICU时间(11±3.5) d。9例(13.4%)患者因脓毒症、难以控制的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原因死亡,18例(26.9%)患者因残余胰腺坏死组织感染、肠梗阻、造口还纳、胰腺包裹坏死等原因再次入院治疗。结论经双套管冲洗形成的道行内镜下清创术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安全可靠的方法。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感染性胰腺坏死 内镜下清创术 双套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atas试验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对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科自2012年8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44名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瘘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研究。统计临床症状、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复发的因素。结果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瘘患者以眼球突出、球结膜充血和颅鸣为主要症状。术后眼压(11.13±2.97) mmHg、术后视力(0.69±0.36),与术前眼压(22.37±6.64) mmHg、术前视力(0.47±0.25)相比,均P<0.05。术后眼压是提示患者3个月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0.357, 95%CI 0.135~0.944, P=0.037),复发率为10.42%。结论Matas试验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瘘,能有效降低眼压,改善视力,疗效确切,是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瘘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 标签: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Matas试验 血管内介入治疗 眼压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CT联合MRI影像学应用于诊断脑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

  • 标签: CT MRI 脑静脉窦血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CT联合MRI影像学应用于诊断脑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

  • 标签: CT MRI 脑静脉窦血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根部修复术在累及主动脉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中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因夹层累及主动脉且主动脉根部直径小于45 mm而行主动脉根部修复术的ATAAD患者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分为夹层累及≤1个主动脉(A)和累及>1个主动脉(B)两组。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前基线情况、影像学特征和术后结果的比较,分析主动脉根部修复方法在部累及的ATAAD中的有效性。结果经过筛选,155例患ATAAD患者纳入研究,其中A组100例,B组55例。两组患者的术前基线情况、住院30天内死亡比例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随访(49.1±14.6)个月,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92.0%对89.5%,P=0.61)。两组患者主动脉根部直径与术前相比无明显进行性扩张,A组(38.1±3.6)mm对(37.9±3.5)mm,P=0.92;B组(38.4±4.1)mm对(38.3±3.6)mm,P=0.74。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主动脉瓣反流均无明显加重,具有较好的疗效。结论主动脉根部修复技术可尝试用于夹层累及1个以上主动脉的ATAAD患者,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根部修复 主动脉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新型冠状造影球囊导管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起搏器植入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1月1日至12月1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具有CRT起搏器(包括CRT-P和CRT-D)植入指征的患者25例,排除既往植入失败和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者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20例患者应用新型冠状造影球囊导管进行CRT植入,统计这些患者CRT植入时间、左室电极植入时间、冠状夹层和心包积液发生率,计算CRT植入成功率。结果20例患者中,男性12例,平均年龄(62.3±4.5)岁,缺血性心肌病6例,平均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2.5±0.8)级,平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2.6±3.3)mm,平均射血分数38.0%±5.0%,平均左室电极植入时间(12.3±2.4)min,平均手术时间(54.6±6.2)min,CRT总体植入成功率100%。全部患者均无膈肌刺激,均未发生冠状夹层,术中无患者发生心脏压塞,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均无新发心包积液。结论新型冠状造影球囊导管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CRT左室电极植入,与既往植入方法相比,可减少术中X线曝光时间,降低冠状静脉夹层发生率,提高CRT植入成功率。

  • 标签: 冠状窦造影导管 心脏再同步治疗 除颤器,植入型 电极,植入 冠状窦夹层 心脏压塞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跗骨切口应用可吸收棒联合克氏针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5月宁波市第六医院创伤骨科三病区经跗骨切口应用可吸收棒联合克氏针治疗的37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男25例,女12例;年龄(48.2±5.6)岁(20~69岁);左侧12例,右侧20例,双侧5例;跟骨Sanders分型:Ⅱ型20侧,Ⅲ型22侧。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Böhler角、Gissane角。术后6个月采用Morrey法评价术后患者距下关节活动度。术后12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价功能效果。结果3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5.2±2.7)个月(13~18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切口皮肤坏死、克氏针变形或断裂、骨折复位丢失、克氏针针道感染等并发症。术后37例患者跟骨解剖形态均恢复满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Böhler角为13.3°±1.6°、32.5°±5.5°、32.7°±5.4°,Gissane角为78.3°±6.7°、127.2°±6.7°、128.0°±6.4°,以上指标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距下关节活动度:轻度25例,中度12例,中度以上受限率为32.4%(12/37)。术后12个月AOFAS的踝-后足评分:优12例,良21例,可4例,优良率为89.2%(33/37)。结论经跗骨切口应用可吸收棒联合克氏针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满意。

  • 标签: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跗骨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颌形态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20221年8月-2022年8月,对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06例进行多导睡眠监测,通过颌面专用CT成像技术对上颌进行扫描,测量上颌内壁近远中径距离、上颌内外径宽度、上颌容积,并与呼吸紊乱指数、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上颌容积与呼吸紊乱指数呈正相关(P<0.05),和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P<0.05),上颌内壁近远中径距离及上颌内外径宽度与呼吸紊乱指数呈正相关(P<0.05),与最低血氧饱和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上颌形态与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通气综合征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上颌容积与上颌气化程度通过影响鼻腔支撑结果,影响气流通气,从而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的病情产生干扰。

  • 标签: 上颌窦形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CT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鼻内镜下经蝶入路脑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鼻内镜下脑垂体瘤切除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鼻内镜下脑垂体瘤切除术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方法,观察组鼻内镜下脑垂体瘤切除术患者采用精细化手术室护理方法,对比两组鼻内镜下脑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脑垂体瘤切除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鼻内镜下脑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全部切除占比高于对照组,部分切除、小部分切除占比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鼻内镜下脑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各项QOL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鼻内镜下脑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尿崩、高热、视力模糊各项并发症总爱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鼻内镜下经蝶入路脑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在精细化手术室护理下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精细化手术室护理下鼻内镜下脑垂体瘤切除术患者脑垂体瘤切除情况显著好转、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并发症显著减少,因此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在鼻内镜下经蝶入路脑垂体瘤切除术中更具推广价值。

  • 标签: 脑垂体瘤 精细化手术室护理 护理满意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脑静脉血栓诊断中核磁诊断方法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及准确性。方法:脑静脉血栓患者取样65例,收治时间2019年02月至2022年05月,依据检查方式分为实验组(33例,核磁诊断)和参照组(32例,CT检查),对比阳性检出率、阴性检出率。结果:实验组阳性检出率96.97%,比参照组81.25%高,X2=4.178,P=0.04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静脉血栓诊断中,应用核磁检查可有效明确病情进展情况,提升诊断准确性。

  • 标签: 准确性 核磁诊断 脑静脉窦血栓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滑车上动脉(supratrochlear artery,STA)和眶上动脉(supraorbital artery,SOA)的定位方法,及通过血管定位伴行神经在额内外联合径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住院接受内外联合径路额手术的14例患者,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18~69岁。术前分别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CT血管成像(CTA)、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CE-MRA)3种方法进行STA和SOA定位,同时测量28侧别眉毛处STA、SOA与面正中线的距离。根据术前定位的STA和SOA确定外切口位置,并记录3种方法的检查用时、费用等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手术验证14侧别定位的准确性。使用GraphPad Prism 8.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FI、CTA、CE-MRA均可定位STA和SOA,3种方法测量的眉毛处STA、SOA与面正中线的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可根据定位结果确定外径路切口位置以保护相应血管及伴行神经,患者术后均无前额皮肤麻木等并发症。CDFI、CTA和CE-MRA检查用时分别为22.50(15.75,30.00)、30.00(28.00,34.25)和48.00(44.00,52.75)min[M(Q1,Q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DFI费用最低,用时最短。结论CDFI是高效、经济的STA和SOA定位方法。该定位有利于外径路切口位置的精确选择,可保护伴行神经,减少手术并发症。

  • 标签: 额窦 内镜 耳鼻喉外科手术 并发症 滑车上动脉 眶上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垂体瘤治疗中分别应用显微镜经单鼻孔蝶入路切除术和神经内镜经单鼻孔蝶入路切除术两种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32例病例,按照治疗方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6例病例,对照组实施显微镜经单鼻孔蝶入路切除术方法,治疗组实施神经内镜经单鼻孔蝶入路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激素水平、切除率及复发率。结果: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手术指标有显著的优势,P<0.05;治疗组的激素水平同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两组的切除率和复发率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垂体瘤治疗中应用神经内镜经单鼻孔蝶入路切除术的效果优于显微镜经单鼻孔蝶入路切除术,可改善手术指标,具有较高的切除效果,降低了激素水平和复发率。

  • 标签: 垂体瘤 神经内镜 显微镜 单鼻孔蝶窦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