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度烧伤的治疗修复方法。方法通过对我科5年来收治的35例深度烧伤患者采用修复进行总结,介绍修复修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35例中,5例部分坏死,30例全部成活,创面均一期修复封闭,功能恢复较理想,外形满意。结论具有血运丰富、好成活、不用吻合血管、抗感染力强等优点,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理想方法。

  • 标签: 深度烧伤 皮瓣肌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先天性手足多(趾)畸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0例先天性手足多(趾)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为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病理分类和治疗效果进行调查。结果手部I型患者6例,手部Ⅲ型患者8例,手部IV型患者7例,足部Ⅱ型患者5例,足部Ⅲ型患者6例,足部IV型患者10例,足部V型和VI型患者各4例;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其多(趾)均被切除,且术后患者均有效成活,手部足部外观良好,2例患者术后发生皮肤坏死,经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将应用于先天性手足多(趾)畸形的临床治疗当中,患者恢复情况理想,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指蹼皮瓣 先天性手足多指(趾)畸形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经动脉植入术(PPVI)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开展相对较晚,但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临床对于右心室流出道梗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出现重度肺动脉反流的不断重视,PPVI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展。近十几年来,欧美国家已在临床成熟应用PPVI,相对于传统外科手术而言其具有微创、可重复性、术后疗效好等优点。现对PPVI在肺动脉反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叙述。

  • 标签: 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 右心室流出道 肺动脉瓣反流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带一侧掌侧固有动脉的侧方V-Y推进修复指端缺损创面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4年10月至2019年5月,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手足外科对27例34指端缺损面积0.5 cm×0.5 cm~1.5 cm×2.0 cm的患者采用带一侧掌侧固有动脉的侧方V-Y推进修复指端缺损,大小为1.7 cm×1.0 cm~4.5 cm×1.5 cm。本组术后长期随访20例,7例失访,其中门诊随访16例,微信随访4例。结果本组27例34全部成活,颜色与周围组织接近或完全正常,质地柔软,外观良好,TPD 2.0~6.0 mm。随访时间22~77个月,平均31.45个月。手指屈、伸功能良好[拇指总关节活动度(ROM)>90°;手指主动运动总和(TAM)260°~200°],1例出现钩甲或钩畸形。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8例,良2例。结论带一侧掌侧固有动脉的侧方V-Y推进操作简单易行,血运可靠,感觉良好,手指屈、伸活动良好,外观及质地良好。

  • 标签: 指掌侧固有动脉 V-Y推进皮瓣 指端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带部分拇短伸肌腱的桡侧动脉修复拇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手外科收治的拇指背侧复合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利用带部分拇短伸肌腱的桡侧动脉修复,并重建伸肌腱止点。术后随访观察质地、外形、运动功能以及感觉恢复情况;测量的两点辨距觉、感觉恢复度及拇指屈伸活动度;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手部肌腱修复后评定标准评定手功能。结果共纳入10例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20~67岁,平均41岁,左手6例,右手4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最小2.0 cm×1.5 cm,最大3.0 cm×2.5 cm,肌腱缺损范围1.0 ~1.7 cm。均采用带部分拇短伸肌腱的桡侧动脉一期修复,切取范围2.5 cm× 1.8 cm~3.5 cm× 3.0 cm,拇短伸肌腱切取长度为2.0~3.4 cm。术后10例全部存活,创面一期愈合。患者均获6~12个月随访,平均8个月,术后手指外形满意,外观良好,质地柔软;两点辨距觉为7~10 mm,平均9 mm,感觉恢复至S3级;对、对掌功能正常,拇指屈伸活动度为60°~90°。拇指功能评定:优8例,良2例。供区愈合良好,外观满意。结论带部分拇短伸肌腱的桡侧动脉可一期修复拇指皮肤和肌腱缺损,并具有切取简单、供区损伤小、血供可靠及外观、感觉和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修复拇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伸肌腱 桡侧指背动脉皮瓣 拇指 复合组织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并了解同指近、中节带蒂固有动脉背侧支在修复指端缺损中的比较分析.方法2010年3月至2015年11月,分别采用近节带蒂固有动脉背侧支及中节带蒂固有动脉背侧支分别修复指端组织缺损共计24例,并对两者术中设计术后处理及愈合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14例近节带蒂固有动脉背侧支均完全良好成活,10例中节带蒂固有动脉背侧支完全成活7例,2例痂下愈合,一例供区植皮部分坏死肌腱外露,换药后瘢痕愈合,其中一例术后坏死,二期行腹部修复.经过6个月~1.5年(平均13个月)的随访,两组外形和功能无差异.结论两组修复指端缺损远期外形及供区功能无显著差异,近节带蒂固有动脉背侧支较中节带蒂固有动脉背侧支成活顺利,安全,供区并发症少.

  • 标签: 同指 带蒂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建感觉的拇指桡背侧动脉穿支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拇指指端缺损患者17例,均采用重建感觉的拇指桡背侧固有动脉穿支修复。随访6~12个月,总结其手术效果。结果17例患者中成活16例,1例远端出现少量坏死,经门诊换药最终愈合。术后17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7.5个月,柔软,外形良好,两点分辨觉为7~11 mm,各关节活动灵活。手指功能优14例,良2例,可1例。结论该术式是临床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法,不损伤固有动脉固有神经,手术操作简单,术后血液运行良好,手指外形、感觉恢复满意。

  • 标签: 皮瓣 穿支皮瓣 指端缺损 拇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游离趾腓侧移植修复手指指腹缺失的临床体会。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们采用游离趾腓侧移植修复20例腹缺失患者。创面缺失面积为1.5 cm×2.0 cm~2.0 cm×3.5 cm,切取大小为1.8 cm×2.5 cm~2.5 cm×4.0 cm。直接关闭供区或游离片植皮修复供区。术后随访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本组中19例顺利成活,1例术后第2天发生血管危象,急诊手术探查后成活。术后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3个月各指间关节恢复正常活动度,术后6~12个月恢复保护性感觉,两点分辨觉为5~9 mm。供区无功能影响。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16例,良3例,可1例。结论腹皮肤软组织缺失的患者采取游离趾腓侧移植修复,供受区组织结构相近,不仅可重建体外形及精细感觉,而且供区隐蔽、损伤小。

  • 标签: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指腹缺失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取自示桡背侧和拇指尺背侧的双旋转治疗先天性扣拇畸形方法,评估这种皮设计对开大虎口、松解拇指掌指关节掌侧皮肤挛缩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治疗的先天性扣拇畸形患儿资料。术中设计示桡背侧长三角形,转位后主要用于开大、加深虎口;取拇指尺背侧三角形,转位后主要用于覆盖掌侧缺损皮肤。根据肌腱发育异常及肌肉挛缩情况,分别行不同程度的拇短伸肌腱紧缩或重建,以及拇指内在肌松解。术后石膏固定1个月,随后开始规律的手功能康复锻炼。术后随访存活情况及供区愈合情况,评估虎口开大和掌侧皮肤软组织松解的效果及拇指功能,并进行患儿父母满意度调查。结果共纳入先天性扣拇畸形患儿10例,平均年龄26个月(11~36个月),共11只患手,左4只患手、右7只患手。所有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拇指掌指关节掌侧软组织挛缩,虎口窄小。术后随访10.2个月(4~24个月),所有转移均成活,未发生边缘坏死。虎口开大及掌侧软组织挛缩松解效果满意,拇指外展及掌指关节背伸角度获得明显改善(掌侧外展平均42°,范围38°~43°;主动背伸角度平均1.6°,范围-5°~10°)。患儿父母对拇指和虎口外观及手功能总体满意率为100%。结论双背侧方旋转切取简单,可有效起到加大、加深虎口,覆盖掌侧皮肤缺损的作用,是先天性扣拇畸形手术中修复的可靠方法。

  • 标签: 手畸形,先天性 拇指 外科皮瓣 扣拇畸形 旋转皮瓣 虎口挛缩 拇指掌侧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应用拇趾腓侧游离修复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7月~2011年2月收治的16例腹缺损患者采用一期清创后二期游离修复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16例游离移植皮全部成活,均未出现血管危像及伤口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1~12个月,分辨觉随时间的增加分辨率越精细,术后6个月两点间分辨觉平均为5~8毫米,受区愈合良好,无变形萎缩痛觉过敏,供区均愈合无感染,植皮无坏死。结论应用拇趾腓侧游离修复腹缺损方法可靠,疗效较好,值得普及推广。

  • 标签: 拇趾腓侧皮瓣 移植 指腹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背筋膜蒂逆行修复手指远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意义。方法以远端指间关节为旋转点,切取范围近端可达掌骨头以远,远端可达近侧指间关节背侧,两侧不超过侧中线,在筋膜蒂上方保留三角形皮肤使整体呈水滴样。结果皮及植皮完全成活,质地柔软,无明显挛缩,指间关节活动度正常。结论背筋膜蒂血运丰富,适宜修复同指远节软组织缺损。

  • 标签: 逆行皮瓣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目的应用甲床扩大术结合侧方血管链修复指端缺损。方法自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采用甲床扩大术结合侧方血管链修复指端缺损共10例12,其中男6例8,女4例4;年龄21~53岁,平均34.6岁。切割伤3,挤压伤7,碾伤2。结果所有均成活,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6个月。后期指甲生长良好,患指指端及指甲外观满意。结论甲床扩大术结合侧方血管链是治疗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甲床扩大 指侧方血管链 外科皮瓣 指端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急诊手术条件下指端软组织缺损缺损修复方法。方法对9例指端软组织缺损缺损患者采用背筋膜蒂方式进行缺损修复。结果9例均成活,术后随访显示饱满,血液运行良好,外形美观;修复神经感觉部分恢复,患者满意。结论背筋膜蒂可作为急诊手术条件下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修复方法。

  • 标签: 指背筋膜蒂皮瓣 指端软组织缺损 急诊手术
  • 简介:目的介绍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和下行支的选择性应用。方法在13例手指皮肤缺损患者中,6例采用下行支、7例采用上行支为血管蒂的游离进行修复。结果术后12例成活,1例远端部分坏死,经植皮后成活。随访6—18月,质地、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临床治疗应根据手部皮肤缺损的长度,选择性采用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或下行支进行修复。

  • 标签: 指损伤 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动脉化静脉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对13例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手指软组织缺损应用动脉化静脉进行修复。设计于前臂,选择2条基本相互平行的浅静脉,其口径与受区血管口径接近,长轴与静脉走行一致,且2条浅静脉将宽度分成约3等分,将切取的游离在显微镜下于2条血管中间处纵行切开,并切除宽约2 mm皮下组织至真皮下血管网,结扎2条血管之间交通支。不倒置,切取面积3.5 cm×2.5 cm~7.0 cm×4.0 cm。内2条血管近端分别与受区动脉和静脉吻合。结果13例术后均顺利成活,其中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23个月,平均11个月,门诊随访7例,电话随访2例;质地柔软、无影响关节活动的现象,稍臃肿;TPD为9~18 mm,平均13 mm。结论前臂动脉化静脉成活率高,功能满意,腹化改变,位置表浅,切取容易,不牺牲主要动脉,是一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静脉皮瓣 前臂 手指 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前臂骨间后动脉转移修复手掌、背部、腕部、虎口、前臂的皮肤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前臂骨间后动脉转移修复手背部、腕部、虎口、前臂的皮肤组织缺损16例。结果术后16例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随访3~18月,质地良好,颜色、厚度均与受区正常皮肤接近,手部功能大部恢复。结论手掌、背部、腕部、虎口、前臂的皮肤组织缺损,前臂骨间后动脉转移修复是优先的选择。

  • 标签: 前臂 骨间后动脉皮瓣 皮肤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