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化疗间歇期携带PICC出院患者院外脱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科室对于在2020年8月10日-2020年10月11日在科室置入PICC化疗并带出院患者,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持续性改进,将其院外脱发生率与2021年3月1日—2021年4月30日置入PICC并携带PICC出院患者脱发生率作对照,并评价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PICC代管出院患者院外脱发生率,提高患者院外导管维护依从性,提升护理人员维护PICC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PICC 院外脱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全麻苏醒期患者留置尿时机的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9月~2021年8月接收并治疗的 80例全身麻醉并留置尿的普通外科手术患者为例进行研究,计算机分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躁动评分,血压心率,满意度、疼痛程度(数字评分法)比较。结果:①研究组患者躁动评分(0.93±0.57)分,对照组患者发生躁动评分情况(2.25±0.51)分,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t=9.132,P=0.000<0.05);②研究组患者SPB,BDP,HR数据(137.31±15.52)mmHg、(86.22±9.35)mmHg、(78.37±8.03)min;对照组(148.36±15.47)mmHg、(93.28±9.42)mmHg、(85.64±8.85)min(P<0.05);③研究组患者满意度95.00%,对照组满意度75.00%(P<0.05); ④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2.13±0.21),对照组疼痛评分(2.13±0.21)(P<0.05)。结论:全麻苏醒期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发现患者在苏醒前进行导尿拔除更加利于患者身心健康。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全麻苏醒期 留置尿管 拔管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膜诱导技术联合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足部复合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收治的7例足部复合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0~73岁[(38.9±16.3)岁]。前足复合缺损5例,中足1例,后足1例。跖骨缺损9块,内侧楔骨缺损1块,跟骨缺损1块。创面缺损面积为6 cm×5 cm~70 cm×35 cm。Ⅰ期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万古霉素骨水泥植入。观察皮瓣成活、并发症情况。Ⅱ期行骨水泥取出,诱导膜内植骨。观察植骨间隔时间、骨愈合时间。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2~54个月[(33.8±9.7)个月]。Ⅰ期术后7例皮瓣均成活,皮瓣臃肿3例;1例后足跟骨复合缺损术后反复感染,予以清创处理。Ⅱ期植骨6例,植骨间隔时间2~4个月[(2.8±0.9)个月];骨愈合时间3~7个月[(4.7±1.2)个月]。末次随访时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为63~92分[(82.1±8.7)分],与术前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优1例,良5例,中1例。术后1块跖骨骨不连,其余8块植骨均顺利愈合。结论膜诱导技术联合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是修复足部复合缺损的有效方法,能较好地修复软组织和骨缺损,恢复良好的行走功能。

  • 标签: 外科皮瓣 足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膜诱导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患儿MRI检查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至6月行MRI检查的患儿100例,性别不限,年龄1~6岁,体重10~3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0):丙泊酚组(P组)和艾司氯胺酮+丙泊酚组(K+P组)。麻醉诱导: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5 mg/kg,K+P组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5 mg/kg和丙泊酚1.5 mg/kg;麻醉维持:静脉泵注丙泊酚100 μg·kg-1·min-1,调节丙泊酚输注速率,维持Ramsay镇静评分≥5分。发生中重度体动反应时,静脉注射丙泊酚0.5~1.0 mg/kg和(或)增加丙泊酚输注速率。评估检查过程中MRI图像质量,记录体动反应发生情况及其程度、气道相关不良事件(低氧血症、窒息、上呼吸道梗阻、分泌物增多)及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记丙泊酚平均输注速率、静脉追加量及总用量。记录苏醒时间和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记录恢复室观察期间不良事件(呕吐、复视及躁动)发生情况和家属对镇静效果和恢复的满意度。结果与P组相比,K+P组丙泊酚平均输注速率和总用量、气道相关不良事件及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降低(P<0.05),体动反应发生率及其程度、MRI图像质量、苏醒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及恢复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患儿MRI检查镇静。

  • 标签: 氯胺酮 二异丙酚 儿童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瓦斯爆炸致大鼠复合伤的血清代谢组学变化,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于2018年4月,应用煤矿瓦斯爆炸大型巷道实验和爆炸测试系统模拟瓦斯爆炸实验。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参与爆炸)、近距离(40 m)组、中距离(160 m)组和远距离(240 m)组,每组8只。爆炸后,分别检测不同组大鼠2 h呼吸功能和48 h神经行为变化;48 h后麻醉处死大鼠,分离大鼠血清以及肺脏、肝脏等组织,通过HE染色观察肺脏和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UPLC-Orbitrap Elite/MS)代谢组学方法检测血清样本,主成分分析评价组间代谢谱差异,筛选并鉴定差异性代谢物,分析代谢通路。结果爆炸2 h后,与对照组比较,不同爆炸组大鼠的呼吸频率、每分钟通气量、最大吸气流量、最大呼气流量和1/2潮气量呼气流量明显减低(P<0.05),呼吸间歇、吸气时间和2/3潮气量所需时间明显增加(P<0.05);而爆炸48 h后,40 m组、160 m组大鼠神经行为指标停留时间明显增加(P<0.05),运动距离明显减少(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各爆炸组大鼠肺脏组织和肝脏组织结构破坏,细胞排列紊乱,有炎性细胞浸润,有出血和水肿等表现。代谢组学分析显示,组间代谢谱差异明显,血清样本中共鉴定出乌头酸、柠檬酸、烟酰胺、丙酮酸等18个差异代谢物,涉及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柠檬酸循环(TCA循环)等12条主要代谢通路。结论瓦斯爆炸可导致大鼠多脏器系统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烟酸和烟酰胺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TCA循环等有关。

  • 标签: 大鼠 大型巷道 瓦斯爆炸 复合伤 代谢组学 血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在儿童泪道探通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8例拟行泪道探通术治疗的泪道阻塞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4例)和观察组(84例)。对照组中男36例,女48例,月龄(10.74±1.94)个月;观察组中男39例,女45例,月龄(10.79±1.88)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表面麻醉,观察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统计并对比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67%(77/84)比79.76%(67/84)],观察组术中呛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0%(0/84)比10.71%(9/84)],术后2个月内,观察组术后出血、术后溢泪、假道形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在儿童泪道探通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减少术中呛咳、术后出血、术后溢泪、假道形成的发生。

  • 标签: 泪道探通术 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无痛胃镜检查术患者150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50):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组)、瑞马唑仑0.3 mg/kg复合瑞芬太尼组(R1组)和瑞马唑仑12 mg复合瑞芬太尼组(R2组)。按体重给药以理想体重计算。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25 μg/kg,然后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R1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3 mg/kg,R2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12 mg。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评分)≤3分时即开始胃镜操作。给予丙泊酚或瑞马唑仑3 min时若MOAA/S评分仍≥4分,则为镇静失败。术中发生体动反应时,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初始剂量的1/4,R1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初始剂量的1/4,R2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2.5 mg,维持MOAA/S评分≤3分。15 min内追加超过3次仍不能维持足够的镇静,则为镇静失败。记录镇静成功情况。记录胃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记录术中体动反应、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呃逆、呛咳和注射痛的发生情况。结果与P组比较,R1组镇静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体动反应、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呛咳和注射痛发生率降低,R2组镇静成功率降低,术中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和注射痛发生率降低,呃逆发生率升高(P<0.05);与R2组比较,R1组镇静成功率升高,术中体动反应、呛咳和呃逆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瑞马唑仑0.3 mg/kg复合瑞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术。

  • 标签: 苯二氮类 瑞芬太尼 胃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2019年8月-2020年8月来院医治的61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两组,31例参照组用单纯小梁切除术,30例观察组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疗效、并发症需对比。结果 医治后,疗效和并发症较好的为观察组,参照组较差,(P<0.05)有数据差异。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更好的治愈青光眼,保障临床疗效。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剖宫产麻醉中采取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中抽选8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采取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44例,单纯采取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39、4.762、4.772,P

  • 标签: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剖宫产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麻醉在斜视患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100例行斜视手术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8.42±1.29)岁;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8.48±1.34)岁。对照组实行七氟烷吸入麻醉,观察组实行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儿七氟烷用量、苏醒期躁动量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Scale,PAED),并比较麻醉诱导前(T0)、诱导1 min(T1)及手术完毕时(T2)两组患儿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七氟烷用量[(14.86±3.14)ml比(20.38±4.26)ml]、PAED评分[(9.76±2.45)分比(12.88±3.04)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T1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T0时有所下降,T2时逐渐恢复,两组患儿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组间、时点·组间交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七氟烷吸入麻醉相比,在斜视患儿手术中采用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麻醉,血流动力学影响相当,但七氟烷用量更少,躁动评分更低。

  • 标签: 斜视 小儿 七氟烷吸入麻醉 丙泊酚静脉麻醉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骨头复合组织瓣重建小儿外踝骨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9年5月,共收治合并骨骺损伤的外踝骨及软组织缺损患儿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12岁;右侧3例,左侧2例;均为外踝软组织缺损并伴骨质缺损、外露,软组织缺损范围2.0 cm×2.0 cm~6.0 cm×9.0 cm;骨缺损长度1.0~4.0 cm。设计腓骨头复合组织瓣同时重建外踝及其邻近软组织缺损。供区4例直接缝合,1例植皮修复。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外观、质地、弹性及颜色是否与周围近似,双下肢是否等长,关节有无畸形、依据美国外科协会(AOFAS)制定的足踝功能评价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影像学改变,供区膝关节有无畸形发生,有无疼痛和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是否影响膝关节屈伸活动。对患儿手术前与末次随访踝关节活动度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复合组织瓣均成活,无血运障碍。所有患儿随访6个月~4年,皮瓣颜色、弹性较好,无瘢痕挛缩。踝关节无畸形,行走及负重功能恢复,背伸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4.37±1.12)°、(16.01±5.27)°(t=4.83),跖屈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1.35±1.96)°、(37.81±6.49)°(t=8.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照AOFAS足踝功能评判标准评估:优3例,良2例。外踝骨骺无早期闭合,发育状况与健侧肢体大致同步。供区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无影响,无畸形,稳定性较好。依照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优4例,良1例。结论腓骨头复合组织瓣能够同时重建小儿外踝骨骺及邻近软组织缺损,重建的外踝和小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同步,是重建小儿外踝缺损的较好方式之一,但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 标签: 腓骨头 复合组织瓣 外踝 重建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84例青光眼患者,选取时间2019年3月-2020年7月,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2例)分别实施传统小梁切除术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前眼压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更低,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传统小梁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剖宫产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仅采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与观察组(50例,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方式),对比两组产妇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更短、麻醉维持时间更长、术后疼痛程度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效果确切,建议作为剖宫产首选麻醉方式。

  • 标签: 剖宫产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复合麻醉 麻醉维持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固定剂量复合制剂对治疗结核起到的作用和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应用固定剂量复合制剂进行治疗,监测用药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出现时间和用药依从性。结果 110例结核病患者用药后有1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胃肠反应和肝功能损害占比较高,分别占比46.66%、20%;强化期(2个月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共有10例,占比66.67%,巩固期5例,占比33.33%,强化期占比高于巩固期(P

  • 标签: []结核病 不良反应 固定剂量复合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麻醉对患者肺内分流和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行胸部手术的OLV患者92例,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实施全身麻醉,研究组实施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无较大差异(P>0.05);研究组苏醒时间、拔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T1、T4时刻MAP、HR指标水平无较大差异(P>0.05);研究组T2时刻MAP及HR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T3时刻MAP水平高于参照组,且HR指标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双肺通气时、单肺通气50min时刻两组患者PaO2、SpO2、QS/QT指标水平无较大差异(P>0.05);单肺通气30min时,研究组PaO2、SpO2水平低于参照组、QS/QT指标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70%,低于参照组的26.09%,差异明显(P<0.05)。结论:复合麻醉在OLV患者中更具应用价值,可改善患者术中肺氧合并提升肺内分流水平,且利于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更具安全性。

  • 标签: 复合麻醉 全身麻醉 肺内分流 动脉氧合 单肺通气 并发症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20年3月-9月期间开展,将92例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的病患作为样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后者全麻。结果:观察组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使用剂量、不良反应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通过两组患者不同的麻醉方式可以得知,对于直肠癌根治手术,采用观察组的麻醉方式起到的效果是更好的,这种麻醉方式不同于全麻,能够降低药物使用量,并且麻醉的处理安全性也是较高的。

  • 标签: 直肠癌根治术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别应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进行分析研讨。方法;本实验共选取的96例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均是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以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成讨论组(n=48)行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和参照组(n=48)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血流动力学均分析比较。结果:相比参照组,讨论组患者的定向力恢复、意识恢复及清醒时间均明显更短,数据差异显著(P

  • 标签: 血流动力学 七氟烷 瑞芬太尼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丙泊酚
  • 简介:摘要总结分析17例肾上腺淋巴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探讨该病的影像特点及病理类型。结果显示,肾上腺淋巴瘤的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表现与一般的囊肿相似,但囊腔密度略高于单纯性囊肿,部分病例囊壁可见钙化,少数可显示腺瘤样表现。本病确诊主要靠病理检查。对于肿瘤最大径≥4.0 cm、有内分泌功能、可疑恶性,或有明显临床症状者,推荐手术治疗。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淋巴管瘤 诊断 治疗 腹腔镜技术
  • 简介:摘要:鼻饲常应用于保证经口摄入不足患者的营养摄入[1] ,维持或促进营养状态(、功能和活动的康复、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适用于严重吞咽功能障碍、抑郁、早中期痴呆者,以及营养不良或者营养不良风险的老年患者、失能老人,3天以上不能经口进食患者,以及肠内营养大于4周的患者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