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食用野生中毒事件的原因和特点 ,为防止类似的事件的发生提供衣据。 方法 对2019年 10月 20日我县发生的 1起野生中毒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 该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在1个家庭 ,3人,无死亡,中毒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 :共同进餐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手足乏力等 ,平均潜伏期为 2.5h。病例均为家庭内就餐之后发生有共同的暴露因素。 结论 我县该起食物中毒事件误认野生食用引起。

  • 标签: 误食 野生菌 中毒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鼠伤寒沙门的耐药谱及分子分型,为鼠伤寒沙门的防控、溯源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5—2019年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中分离到的鼠伤寒沙门进行血清学分型、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2015—2019年共分离到鼠伤寒沙门63株,其中37株抗原式为[4,5,12,:i:-],是鼠伤寒沙门主要血清型。63株鼠伤寒沙门对14种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100%),对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阿奇霉素、庆大霉素的敏感率大于92.00%,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82.54%)。40株为多重耐药株。结论山西省鼠伤寒沙门耐药情况比较严重,仍需要加强对沙门多重耐药的监测。而PFGE带型呈现出多样性的同时,又具有显著的优势带型,说明山西省鼠伤寒沙门存在高度散发和聚集性暴发的流行特征。

  • 标签: 鼠伤寒沙门菌 多重耐药 脉冲场凝胶电泳 分子分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快速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RAA)在采供血机构沙门生物学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加热快速裂解肠炎沙门标准菌株提取DNA,采用沙门RAA荧光型检测试剂在小型Genchek荧光检测仪内37 ℃条件下识别并扩增沙门的特异基因片段,20 min内实时读取荧光检测值,根据扩增曲线判定结果。评估RAA法的检测灵敏度,同时采用RAA法检测13个标准菌株和5个实验室分离的沙门菌株验证其特异性。采集51份样本,分别接种肠炎沙门和鼠伤寒沙门标准菌株,以及无沙门污染的空白对照,营养琼脂平板培养48 h计数菌落数,同时采用国标GB 4789.4—2016的方法和RAA法进行沙门检测。结果RAA法在37 ℃ 20 min的条件下对肠炎沙门的最低检出限为1.9×102 CFU/mL,和非沙门无交叉反应。使用中消毒液和血液运输箱内壁沙门生物学的检测结果与国标法相同,Kappa值均为1。结论RAA技术可快速、灵敏、特异性地检测沙门,可应用于采供血机构沙门的生物学监测。

  • 标签: 沙门菌属 监测 重组酶 等温扩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患者常见的多重耐药情况,分析耐药耐药机制和对策 。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多重耐药感染的老年患者 224 例,采集患者相应标本,进行微生物分离培养、药敏试验等,总结对相关患者的处理治疗情况。 结果:分离培养多重耐药 457 株,占比前三的分别是大肠埃希、铜绿假单细胞和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机制主要为灭活酶产生、靶位改变、胞膜通透性改变、细菌泵出系统增多、胞膜主动转运减少,有 2 种及 2 种以上耐药机制同时存在 。经针对性用药治疗后,治愈率为 99.34% 。 结论:耐药机制主要为灭活酶产生、靶位改变、胞膜通透性改变、细菌泵出系统增多、胞膜主动转运减少 ,老年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应严格管理,预防传播,针对性用药治疗 。

  • 标签: 老年 多重耐药菌 耐药机制 防治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开展对普通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治疗工作的研究。方法:研究人员将从我院以往收治的病例中选出100例符合本次研究要求的作为研究对象,这100名患者之中存在院外感染以及院内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情况,研究人员需要将其痰液标本按照医院的标准进行常规微生物鉴定,以此来确定造成患者感染呼吸道疾病病原体的具体类型,从而为患者安排治疗内容,能够更加贴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这些患者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治疗过后,研究人员需要通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来证明治疗疗效。结果:这些患者在完成常规微生物鉴定之后,发现造成患者在院外感染呼吸道疾病的病原多为革兰氏阳性链球菌,占总体院外感染患者人数的54.1%;而造成患者在院内感染呼吸道疾病的病原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人数占比约为71.8%,其中还存在其他类型的病原,例如大肠埃希氏、肺炎克雷白氏等。医护人员在明确造成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原菌类型之后,分别对患者对症下药,这100名患者在接受了相对应的治疗工作之后,有87名患者恢复健康状态,而院外感染者恢复情况为53/61,治愈率为86.9%;而院内感染者恢复情况为27/39,治愈率为69.2%。结论:在患者出现呼吸道疾病时,医护人员首先需要确定造成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类型,从而使用合适的治疗方法来为患者进行用药,同时了解患者身体的实际情况,以免出现药物过敏,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治愈率。

  • 标签: 普通内科 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治疗
  • 简介:摘要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CRKP)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在儿童人群中检出率不断上升,所引起的感染临床治疗失败率极高,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分离自儿童的CRKP所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呈现多样化,且多位于可传递质粒上,极易引起广泛传播和流行,临床工作人员应引起重视。加强对CRKP所致感染的控制亟需多学科合作,临床医生应根据微生物室提供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菌药物,避免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同时采取相应的感控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RKP感染率。

  • 标签: 卡巴配能类 肺炎克雷伯菌 抗菌药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铜绿假单胞是临床上常见的多重耐药之一,因其可以通过产生具有“保护作用”的生物膜从而影响抗菌药物的渗透杀伤效能,导致宿主形成顽固而持久的慢性感染。生物被膜使得铜绿假单胞产生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对宿主免疫系统的逃避性,因此传统常规的抗菌药物很难达到有效的杀菌治疗效果。了解铜绿假单胞生物被膜形成的过程及影响生物被膜的调控机制可以为我们今后研究新的抗菌药物提供思路和方法。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被膜 调控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支架管结壳患者尿液群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和济南市济钢医院就诊的35例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后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65岁;输尿管镜碎石术后留置内支架管4周。排除标准:尿液细菌培养阳性;严重肉眼血尿;近期口服抗生素;存在明显残石患者。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临床研究注册号为ChiCTR1800020025),根据有无支架管结壳将患者分为结壳组23例和无结壳组12例。收集拔管当日患者尿液行细菌16s DNA检测。使用UPARSE、UCHIME和RDP calssifier等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尿液群分布特点,明确两组患者尿液中细菌种类总数、细菌丰度,以及丰度占比较大的细菌类别,比较两组患者尿液细菌种类、数量及细菌丰度的差异,明确结壳组患者尿液中丰度占比较大的细菌属。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置管侧别、内支架管型号及结石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6s DNA检测结果显示,结壳组丰度占比>1%的属数量为11个,丰度占比>0.01%的属数量为74个;无结壳组丰度占比>1%的属数量为7个,丰度占比>0.01%的属数量为11个,两组丰度占比>1%的属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P=0.000)。结壳组中属丰度占比前3位分别为乳杆菌属(23.1%)、拟杆菌属(18.8%)和未分级拟杆菌属(17.1%),非结壳组中属丰度占比前3位分别是为埃希-志贺属(32.2%)、肠球菌属(24.9%)和假单胞属(18.2%)。两组间差异最大的3种细菌是乳杆菌属(P=0.010),拟杆菌属(P=0.004)和未分级拟杆菌属(P=0.004)。结论支架管结壳患者尿液中细菌种类和数量都明显多于非支架管结壳患者。拟杆菌属细菌在支架管结壳患者尿液中的细菌种类丰度较大。

  • 标签: 尿路结石症 拟杆菌属 支架 基因测定 结壳
  • 简介:摘要在全球范围内,呼吸道感染(RTI)发病率及病死率高,也可造成巨大的医疗负担。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群对宿主防御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通过免疫机制抵抗RTI,而肠道菌群失调可能诱发RTI的发生并引起RTI加重。同时,RTI也可改变肠道群的组成。肠道群的组成不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RTI的异质性。此外,一些研究发现,使用益生菌可能被视为对抗RTI的一种创新措施。然而,目前肠道群与RTI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还很有限,肠道群对RTI的重要作用还没有被广泛认识。鉴于肠道群对RTI的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 标签: 肠道菌群 呼吸道感染 益生菌
  • 作者: 练新荣1 孙莉1 2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西医结合
  • 创建时间:2021-02-02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 2020年第12期
  • 机构:1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市 100021); 2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深圳市 518116)
  • 简介:[摘要] 肠道微生物通过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的调控和中枢神经系统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大脑发育、生理、心理以及行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肠道微生物与大脑通过与循环炎症标志物和激素、传入和传出神经系统以及其他更多生态位、途径的双向相互作用,即是“微生物-肠-脑”(“Microbiota-Gut-Brain”,MGB)轴。MGB轴可以影响记忆受损、学习能力下降和心理障碍等行为,促进疾病的发展,加重当前症状,或有助于治疗和恢复。本文综述近些年来肠道群通过肠-脑轴与大脑之间双向交流作用的研究进展,这些动物实验 和临床研究涉及大脑发育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

  • 标签: [] 肠-脑轴,肠道菌群失调,双向交流,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为探究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综合护理。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共56例,比较两组的再次感染率和漏报率并记录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感染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肠道群能够借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到人体的大脑产生影响,两者之间的这种双向联系称为脑肠轴。人体的脑-肠轴相当于一个调节器,对大脑和肠道作出各种调节,而肠道群就是这个环节非常重要的一个参与者。中枢升级系统的运行也有肠道微生物的作用,脑功能也受其影响,像帕金森氏病、老年痴呆症、精神分裂症和多发性硬化症等多种疾病的发作都有肠道微生物群的参与。癫痫是一种以具有持久性的致痫倾向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而在这其中发挥很大作用的就是免疫机制。免疫性癫痫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或持续性癫痫发作,病人普遍伴有神经系统损伤、神经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等问题。目前的研究表明,肠道群紊乱对中枢系统疾病、神经心理疾病多发性硬化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癫痫的发病过程有明显的参与。大量的研究证实,免疫性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肠道群紊乱的影响,在比较难治的癫痫患者中,其免疫机制对癫痫的发病有重要的关系,尤其是免疫性癫痫患者。肠道群重建以及免疫疗法,在未来可能是医治癫痫以及自身免疫性癫痫的理想选择。本文首先对肠道群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进行分析,然后分析了免疫性癫痫,接着对肠道群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最后研究分析了免疫调节和微生态治疗,从这四个方面对肠道群组成与癫痫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肠道菌群 癫痫 免疫系统 中枢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控制护理在小儿多重耐药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此次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入的住院治疗患儿,其中在实施医院感染控制护理前(2018年6月~2019年5月)的患儿纳入对照组,实施后(2019年6月~2020年5月)的患儿纳入研究组,两组各有患儿35例。对比两组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多重耐药感染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多重耐药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医院多重耐药感染的出现。

  • 标签: 医院感染控制护理 小儿 多重耐药菌感染
  • 简介:摘要细菌性肝脓肿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近年来,其致病菌谱已由过去的以大肠杆菌为主转变为以肺炎克雷伯,尤其是高毒力肺炎克雷伯为主。肝脓肿的临床特征、疾病转归以及治疗手段等亦有所改变。基于此,本文总结分析了近年来高毒力肺炎克雷伯性肝脓肿新的特点和变化,着重分析了该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尤其指出针对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效果不佳而需要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射频消融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 标签: 肝脓肿 肺炎克雷伯菌 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