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15岁,双手近端指关节肿胀3个多月。3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右手中指近端指间关节两侧肿胀,逐渐加重,随后右手食指、无名,左手中指、无名均出现类似症状,持笔受影响而来就诊。患者平素健康,无慢性疾病史。无家族史,父母非近亲结婚。体格检查:患者发育正常,足关节及四肢大关节未见异常。

  • 标签: 厚皮指症 皮肤组织病理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游离Flow-through腓浅动脉修复手指伴掌侧固有动脉缺损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对7例7掌侧固有动脉缺损创面的患者,应用游离Flow-through腓浅动脉修复手指创面,同时桥接修复掌侧固有动脉。其中拇指2例2,示3例3,中指2例2。手指缺损创面面积为2.5 cm×3.0 cm~5.0 cm×7.0 cm;掌侧固有动脉缺损为1.0~3.0 cm。切取面积为3.0 cm×3.5 cm~5.5 cm×8.0 cm,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予预防感染、抗痉挛、抗凝血、镇痛、补液等支持治疗,卧床制动1周。每月定期随访,在医师指导下行功能锻炼。结果7例7体全部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伤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8个月,色泽、质地好,弹性良好,外形饱满,无明显臃肿,术后6个月均恢复保护性感觉;手指无明显肿胀、萎缩,皮肤温度正常,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体功能,优3例,良4例;小腿供区无明显瘢痕增生,外形良好,功能无影响。结论游离Flow-through腓浅动脉修复手指伴掌侧固有动脉缺损创面,手术操作简单,血供可靠,外形满意,并能同时修复掌侧固有动脉缺损,手指血供、外形、功能恢复良好,供区无明显影响,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 标签: 腓浅动脉皮瓣 血流桥接 手指 软组织缺损 指掌侧固有动脉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CTA技术下游离足底内侧穿支修复手指掌侧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2月至2020年5月我科采用游离足底内侧穿支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40例,分为A、B两组,A组采用3D-CTA检查确定穿支位置20例,B组采用传统超声多普勒确定穿支位置20例。比较两组术前穿支血管标记准确率、切取时间、供区无效损伤。比较术前3D-CTA检查拟切取的足底内侧穿支血管管径、穿支穿出位置与术中实际测量值是否一致。末次随访依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指功能。结果A组的穿支准确率、切取时间、供区无效损伤均优于B组。A组术前3D-CTA测量的穿支血管管径为(0.85±0.12) mm,与术中测量的(0.87±0.13) mm相近(P=0.62);术前3D-CTA测量的舟骨粗隆到穿支起始处横向距离为(8.2±1.7) mm,舟骨粗隆到穿支起始处纵向距离为(12.6±3.5) mm,与术中测量的(7.9±1.5)、(12.3±3.2) mm相近(P=0.56、0.78)。末次随访手指功能评价A组优良率为90%,B组为85%,均获得满意疗效(P=0.63)。结论足底内侧穿支是修复手指掌侧缺损的理想之一,术前3D-CTA可明确供区血管解剖结构,指导手术设计及实施,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供区的无效损伤。

  • 标签: 外科皮瓣 指损伤 三维CT血管造影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感觉神经的足内侧静脉修复末节腹缺损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18年10月,我们采用带感觉神经的足内侧静脉修复末节腹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4例21。缺损面积为1.8 cm×0.6 cm~2.9 cm×2.1 cm,设计至少含1条隐神经足内侧支或足底内侧神经支,供区采用全厚片植皮或直接缝合。结果术后21全部存活。供区植皮创面均Ⅰ期愈合。2例手指出现瘢痕屈曲挛缩畸形,远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60°。术后随访4~22个月,平均12个月,外观良好,色泽、质地与周围皮肤相似,两点分辨觉为6.0~8.0 mm,平均6.8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指主动活动度:优16,良3,可2感觉功能按照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BMRC)感觉评定标准(1954)评定:S4 15,S3 5,S2 1。结论带感觉足内侧静脉外观、质地接近手指,能修复受损的神经,重建末节腹的感觉及功能,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感觉神经 静脉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逆行岛状修复在不同手指远节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60例远节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食指组与中指组。均行逆行岛状修复,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及手部功能优良率。结果A组手术成功率及手部功能优良率分别为100.0%、97.1%,B组分别为96.1%、92.3%,差异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行岛状修复食指与中指指远节软组织缺损均具有较好效果,患者术后手部功能恢复情况均较满意,提示其在不同手指指远节软组织缺损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手指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两种推进修复拇、示、中、环指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及治疗体会,进而得出结论“V-Y”推进与矩形推进都是修复末节腹组织缺损首选的治疗方式。“V-Y”推进手术操作相对简便、临床易于开展,但是修复组织缺损的面积小,且术后存在一定的外形不美观与感觉障碍。矩形推进软组织推进量较大,不仅适用小面积腹组织缺损的修复,而且适用于较大面积腹组织缺损的修复,术后患外形、皮肤感觉及手指功能恢复均较满意,但是手术操作要求相对较高。

  • 标签: &ldquo V-Y&rdquo 推进皮瓣 矩形推进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手指深度烧伤的修复方法。方法采用“H”型切口设计腹部薄修复手指深度热挤压伤。结果皮成活良好,患的外形、感觉恢复满意。结论“H”型切口设计腹部薄在手指尤其是相邻俩深度损伤的修复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 标签: 深度烧伤 腹部薄皮瓣 &ldquo H&rdquo 型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修复指端斜形部分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优越性。方法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对30例42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修复,术中根据情况于近节或中节体尺背侧或桡背侧设计掌恻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血供,并携带固有神经背侧支重建感觉,供区于腕前区取全厚皮皮游离植皮覆盖创面。其中示指指端皮肤缺损14,中指指端皮肤缺损13,环指指端皮肤缺损10,小指指端皮肤缺损5切取面积最大为26mm×18mm,最小为10mm×7mm。结果术后30例42创面皮修复及供区片均成活。随访3~7月,外观及手指功能恢复满意。两点分辨觉平均为3.39~6.40mm。结论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修复指端斜形部分缺损,血运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及神经,术操作简便、安全,术后效果满意,是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 指端缺损 外科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旋转和改良菱形修复面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的54例面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27例,分别采用旋转、改良菱形。比较两组的术后切口长度、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比较切口长度,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满意度,试验组面侧颧颊部缺损患者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缺损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旋转和改良菱形修复面部缺损的疗效相当,临床上需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 标签: 面部缺损 旋转皮瓣 改良菱形皮瓣
  • 简介:临床上,股前外侧(tALT)用于修复软组织缺损有不损伤大动脉的风险,功能及美学效果好等优点,该文旨在评价股前外侧与前臂桡侧(RFFF)修复口腔缺损后供区的美学效果。对2003年1月-2005年9月收治的42例口腔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男27例,女15例,平均年龄61.4岁,所有患者接受显微外科组织重建。17例应用RFFF。25例应用tALT。结果:RFFF组成功率94.2%。

  • 标签: 股前外侧皮瓣 前臂桡侧皮瓣 供区并发症 皮瓣修复 口腔缺损 美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游离掌侧固有动脉近节穿支修复手指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3月至2021年1月,对15例16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游离掌侧固有动脉近节穿支进行修复,在示尺侧、中指两侧、环桡侧近节侧方设计切取,切取面积1.8 cm×1.2 cm~4.5 cm×2.2 cm,内携带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及0.5~4.5 cm的掌侧固有动脉主干,切取后,供区掌侧固有动脉再重新吻合者3例3,移植吻合者2例2,不吻合者10例11,将内携带的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与受区手指残端的掌侧固有神经缝接,恢复的感觉,供区均切取腕横纹或肘横纹处皮肤植皮关闭。术后定期门诊、电话或微信随访,观察患者外观、感觉及手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5例16及供区植皮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4个月~12年,质地优良,外形饱满,TPD达7~11 mm,手指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未主诉供区感觉不适。按照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定标准,15例患者对手部整体外观及功能非常满意。手指活动度按照TAM评定标准,15例均为优。结论掌侧固有动脉近节穿支游离血管解剖恒定,供区隐蔽、创伤小,切取简单,效果好,是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的方法。

  • 标签: 指掌侧固有动脉 穿支皮瓣 指损伤 修复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嵌合骨游离移植重建部分手指指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7月-2020年1月,应用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嵌合骨游离转移重建手指复合组织缺损9例,术中切取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腕横纹和桡骨远端骨,面积2.0 cm×4.0 cm~3.0 cm×6.5 cm,骨长度1.5~2.5 cm。术后半年内每月于门诊随访,半年后通过微信随访。结果本组9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嵌合骨均成活良好;骨平均愈合时间1.7个月;重建手指长度平均2.4(1.8~3.0)cm;患外观恢复良好;供区瘢痕轻微;术后6个月TPD平均为6.6 (5.3~8.6) mm,末次随访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功能:优7例,良1例,中1例。结论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游离嵌合骨,可同时重建手指软组织和骨缺损,恢复患功能及长度,改善患功能及外观,供区损伤较小,是手指指体重建的简便方法。

  • 标签: 桡动脉掌浅支 嵌合骨皮瓣 指损伤 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动脉背侧穿支螺旋桨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12年1月至15年12月期间应用动脉背侧穿支螺旋桨修复30例(37)手指皮肤缺损。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范围19~65岁,创面面积范围10mm×5mm~24mm×20mm。受伤至手术的时间为2~9h,的切取范围12mm×9mm~31mm×23mm。结果有3例患者有水疱形成,有1例的远端缘出现坏死,以上4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其余的26例患者的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供创面Ⅰ期愈合;术后对患者进行5个月的随访,术后外观感觉良好,的感觉恢复达到S3,手指恢复的优良率为86.67%。结论应用动脉背侧穿支螺旋桨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指动脉背侧穿支皮瓣 螺旋桨皮瓣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螺旋缝合法在修复后一次性分指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我们在修复后一次性分指中应用螺旋缝合法分指28例,其中320例,48例。结果术后28例全部成活,随访时间为6~48个月,平均24个月,质地柔软、平整,断蒂后无需再次修薄,患外形满意,功能恢复良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良26例,差2例,优良率为92.86%。结论将螺旋缝合法应用于修复后一次性分指中,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成活率高、外形美观,是一种修复术后分指较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并指修复 分指 螺旋缝合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趾腓侧或第2趾胫侧游离移植修复腹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9月至2019年3月,对收治并获得随访的拇、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18例18(缺损面积1.0 cm×0.8 cm~4.8 cm×1.8 cm),根据创面大小、供(受)区实际情况及患者需求,分别采用趾腓侧或第2趾胫侧游离移植修复。术后通过门诊、电话或微信随访其临床疗效。结果18例18块移植皮全部成活,除1例供区游离植皮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外,其余供、受区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6~16个月,饱满且不臃肿,色泽、质地良好,患外形及屈、伸功能良好,术后6~12个月恢复保护性感觉;供区仅外形上有差别,无功能影响。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6、良1例、可1例。结论依手术适应证,应用足部微型游离移植修复腹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趾腓侧皮瓣 第2趾胫侧皮瓣 指腹缺损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比较固有动脉顺行,逆行岛状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手指软组织缺损者62例纳入研究,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组,各31例,对照组固有动脉逆行岛状修复,观察组顺行岛状手术,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手指软组织缺损 顺行岛状皮瓣 逆行岛状皮瓣 指固有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岛状及其组合在外鼻肿瘤切除后鼻翼缺损一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6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11例外鼻肿瘤切除后存在鼻翼贯通或全层缺损的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51~89岁。依据鼻翼缺损范围,选择岛状、岛状联合鼻唇沟或V-Y推进、岛状联合双叶等进行修复。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1例患者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随访5~59个月,鼻部外观及通气功能良好,肿瘤无复发。结论对于外鼻肿瘤切除后鼻翼缺损的患者,选择适合的岛状或组合进行修复,可以重建较为理想的鼻部外观和功能。

  • 标签: 鼻肿瘤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