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5 个结果
  • 简介:回顾一下我们所走过的历程,往往会有一种这样的同感:历史总以一种公正的态度,既记载着每一时代的遗憾,也记载着每一时代的幸运。作为诗的历史,它也曾在不同程度上凝重或者深刻地记载着诗和诗人本身每个生命的闪光点和黑色圈。在八十年代宣告过去,九十年代来临的第一春,我的一批诗友文友们,不知他们都能有幸或遗憾地记载着一点什么。但多年的同窗好友黄神彪,却在一个个远离幸运远离顺畅笼罩的时刻,闪烁出了他自己或诗的闪光圈。那可不,在经受了痛苦跋涉与勇敢的

  • 标签: 色圈 二本 那可不 八十年代 诗丛 吻别世纪
  • 简介:文学艺术知识创新有无规律性?这是人们极为关心的问题.毛泽东曾将文学艺术的创作升华为"源于生活"和"高于生活"的一条路子.这为后人指明了方向.本文在此基点上,对文学艺术创作的规律做了进一步的描述.它由形成创作问题、生活抽象、反复推敲--自我思维实验、文艺作品生产、承认与评价五个子系统组成.文中特别提出了"源于生活"如何过渡到"高于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即生活抽象.我们衷心地将生活抽象的提出,作为纪念毛泽东发表66周年的礼物.

  • 标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生活抽象 推敲
  • 简介:天宝年间杜甫、岑参、高适、储光羲等人同登长安慈恩寺塔并作登慈恩寺塔诗成为文人圈一大趣事,历代儒雅诸流恨不能厕身其间。虽不能至,然历朝诗歌选集、诗话多有载录、阐释,尤其是宋代、明代以及清代。时代不同,诗文主张各异,登慈恩寺塔诗的阐释也呈现不同的特点。大体归纳,是为:宋代托兴以记事;明代象喻以臻妙;清代推崇杜甫,用韵渐多。

  • 标签: 登慈恩寺塔诗 选集 诗话 阐释 演变
  • 简介:1961年的秋天,我和张菊香做了李何林先生的研究生,第一次去看望先生。他对我们就谈起《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的写作经过:“那时教育部的‘高等教育司’有一个办法,对于流亡到后方的教师,没有工作的,可以登记‘临时编辑员’,

  • 标签: 文艺思潮 李何林 现代文学 流亡 纪念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