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机化学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本文介绍在有机化学教学中为了对学生释疑解惑而作的一些分析思考.一、关于诱导效应在分子中引进一个原子或原子团后,可使分子中电子云密度分布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不但发生在直接相连部分,也可以影响到不直接相连部分,这种因某一原子或基团的极性而引起电子沿着原子链向某一方向移动的效应,亦即σ键的电子移动,称为诱导效应.例如,氯原子取代碳上的氢后:Cl←C←C←C因为氯原子的电负性较强,因此C—Cl键的电子不能均匀分布,电子向氯原子偏移,产生偶极,直箭头所指的方向是电子偏移的方向.在C—Cl键中,偶极带正电的一端碳又吸引邻近碳上的电荷,因此使氯原子邻近的C—C键的电子也产生偏移,但这种偏移程度要小些,产生小的偶极,这样依次影响下去,可以到达不直接相连的部分.氯原子周围,电子云密度大些,即带部分负电荷,用δ-表示,碳原子上失去的电荷比获得的电荷多,因此带部分正电荷,用δ+表示,当然距离愈远,影响愈小,失去的电荷也少,如下式所示,C1上失去电荷较多,C3上失去电荷较少: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1994年2期
出版日期 1994年02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