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两宋的周期性食盐“过剩”危机——十至十三世纪中国食盐业发展规律初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正>一、两宋制盐业生产力的发展两宋时期,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制盐业生产,确乎有所发展有所前进。以官府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各路食盐年产量而言:北方解州两地“颗盐”,宋初“岁额”不过四千三百余万斤,仁宗庆历末(1047-1048)即增至八千余万斤;几乎比宋初提高90%。神宗熙宁间(1068—1077),“岁额”达九千四百余万斤。比宋初提高110%以上。淮盐年产量,宋初只不过六千七百余万斤,或许略高于此数;神宗与哲宗时(1068—1100),上升为一亿六千余万斤,比宋初增长139%。南宋期间准盐年产量,约两亿斤左右,比宋初提高近两倍,较神、哲宗时增产四分之一。
机构地区 不详
出版日期 1984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