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文化中走出的山西特色面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面食文化的发祥地在黄河流域,包括山西太行山一带和黄河西岸的中原地区,是北方农村文化的摇篮,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起源中心之一。在这一地区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农业生产工具,其中就有用于粮食加工的石磨盘、石磨棒,而面食制作的先决条件,正是依赖于面粉的加工。由于交通不发达,山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各类面食的诞生孕育着沃土。众所周知,山西以五谷为主要农作物,面食种类繁多,一般家庭主妇就能用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做成数十种的面食,如刀削面、拉面、圪塔面、推窝窝、灌肠等。而山西的面点更是依托其历史文化背景,在西式面点独领风骚几年之后,在现代生活中逐渐显现出强大的品牌生命力。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农产品加工》 2013年5期
出版日期 2013年05月15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