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双重造影及三维成像在良恶性胃溃疡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双重造影(DCEUS)及三维(3D)成像在良恶性胃溃疡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09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行胃超声检查并经电子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患者,行DCEUS及3D成像,分为良性胃溃疡组22例,溃疡型胃癌组25例。在口服超声造影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静脉超声造影,分别记录和存储二维(2D)和3D超声造影图像。描记时间-强度曲线(TIC),得出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AT)、达峰时间(TTP)、灌注时间(IT)、基础强度(BI)、峰值强度(PI)和增强强度(EI)。结果DCEUS显示良性溃疡为轻度增厚的胃壁[(8.66±2.87)mm]伴较小范围的凹陷,恶性溃疡表现明显增厚的胃壁[(13.98±3.63)~(20.83±3.69)mm]伴较大范围的凹陷,且凹陷处形态不规则,底部不平坦。采集到胃黏膜皱襞、溃疡病灶及局部血管的3D-DCEUS图像,溃疡病灶显示胃黏膜皱襞中断,恶性溃疡胃壁增厚隆起多呈“火山口”表现,局部血管丰富杂乱。良性溃疡组病灶与周边正常胃壁组织AT、TTP、IT、BI、PI和EI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恶性溃疡组病灶与周边正常胃壁组织TTP、IT和BI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AT、PI、E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2.02)svs(10.90±2.75)s,P=0.008;(35.46±5.77)dBvs(29.73±8.72)dB,P=0.009;(30.76±5.76)dBvs(23.45±6.84)dB,P=0.000)];恶性溃疡PI、EI均大于良性溃疡(P<0.05)。结论DCEUS获得胃壁及病灶的解剖结构及血流灌注双重信息,可作为良恶性溃疡鉴别诊断的新方法。3D成像提高了传统超声图像的质量。3D-DCEUS可直观地显示肿瘤立体形态和血管空间结构,有助于提升传统超声图像的质量。
机构地区 不详
出版日期 2015年07月17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