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批判与乌托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本文旨在评估希望范畴在何种程度上有助于保存并重塑社会批判理论中乌托邦思想的痕迹。希望在社会批判理论诸范畴中从未占据一席之地,尽管其间或得到相当的关注。我将证明,当前对社会希望的哲学的和日常的关注可以追溯到自由主义的自由概念在表达一种因当代的苦难和被蔑视的经历而寻求社会转型图景时的无能为力。这些体验的背景是诸种结构化变迁,这与全球化的不公正、资本主义想象的动员以及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相关。通过联结规范性原则与时间取向,希望范畴有助于维系批判理论的乌托邦主义。但是,当前资本主义现代化阶段的诸多悖论进一步解构了进步的观念。由于希望范畴的神性背景构成了一种主要的限制,批判的乌托邦取向在与社会希望转向的二律背反以及哈贝马斯话语理论之潜能的关联中得以阐明。虽然卡斯托里亚迪斯对希望范畴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但是当前社会分析中希望范畴的使用与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的理念存在密切关系。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国外理论动态》 2016年9期
出版日期 2016年09月19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