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博物馆“公共性”的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自其向社会公众开放以来,艺术博物馆在理念、立场上就显示出有别于皇室、贵族私人收藏的"公共性",但这一"公共性"理念有着值得反思的内在矛盾和张力。在博物馆实践的客观效果上,艺术博物馆既对不同文化修养和艺术鉴赏力的公众产生区隔效应,又在一个不同阶层共处的"示范空间"中对普通大众的行为起到一定的提升、"同化"作用,这是其"公共性"在实践中的辩证、复杂之处。此外,兼具"立法"与"阐释"的功能,艺术博物馆的展览诗学在界定、选择、组织艺术品的过程中发挥着意识形态般的"定框"作用,其中渗透的话语权力既与"公共性"的理念相抵牾,却又是发挥公共教育功能的必要权威。在现实实践中,艺术博物馆既要致力于消减公共教育中公众的"距离感"与"压力",又不能轻易向大众文化产业靠拢;与公众之间保持适当的、具有张力的距离,正可以为艺术博物馆发挥审美教育功能创造空间。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美育学刊》 2018年3期
出版日期 2018年03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