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房同步性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房同步性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超声科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选择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不伴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25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A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9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B组)。选择同期本科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健康志愿者28名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所有受检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参数,在获取右心房游离壁、房间隔和左心房游离壁二维斑点追踪图像后,测量心电图P波起始点至图像上舒张期第二个负向波的时间间期,代表右心房游离壁电-机械运动时间(P-RA)、房间隔电-机械运动时间(P-IAS)和左心房游离壁电-机械运动时间(P-LA),计算心房同步性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受检者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P-RA、P-IAS、P-LA及心房同步性参数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心房电-机械运动时间参数、心房同步性参数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绘制应用心房电-机械运动时间参数、心房同步性参数预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病态窦房结综合征A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B组患者左心房前后径(LAD)均大于健康对照组受检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18、5.37,P均〈0.05);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A组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B组患者LA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A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B组患者P-RA、P-IAS均大于健康对照组受检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03、4.10;q=4.16、4.31,P均〈0.05),但病态窦房结综合征A组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B组患者P-RA、P-I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机构地区 不详
出版日期 2018年03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