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做好税收征管工作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正>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深刻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和丰富内涵,对于贴近中心,把握大局,增强税收征管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一,小康和小康社会的历史溯源“小康”一词,源自中国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诗经》。把“小康”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出自公元前1世纪成书的儒家著作《礼记·礼运》。“小康”通常与儒家提出的“大同”相对应,《辞源》对“小康”有两种解释:(1)政教修明,使人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如商汤文武周公之治,皆谓之小康(礼运)。(2)少有资产,足以自安者,谓之小康之家。小康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税收科技》 2003年8期
出版日期 2003年08月18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