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间氧化带边界类型划分与铀成矿潜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只与特定背景条件下形成的部分层间氧化带有关,铀元素沉淀富集于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及其附近,该区域是地球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氧化与还原介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铀成矿作用来说,氧化作用的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通过采集目的层相同岩性在正常氧化带和正常原生带的样品,分析其铀含量比值,间接反映氧化作用使铀从围岩中带出的能力;铀是否成矿主要取决于层间氧化带前锋线还原障的还原能力。参照岩石原生地球化学类型划分原则,岩石还原能力可划分为:强还原能力C有机>0.3%;中等还原能力C有机=0.05%~0.3%;弱还原能力C有机<0.05%三个等级。以反映岩石还原能力的有机质含量为横坐标,以0.05%、0.3%分别作为划分弱中、中强还原能力的分界线;以反映氧化作用效果的U氧化/U原生为纵坐标,以0.5、1分别作为氧化作用效果好与较好、较好与差的分界点;划分层间氧化带边界类型为9类;根据不同层间氧化带前锋线边界类型的成矿潜力差异,可作为对目标区进行层间氧化带型铀成矿潜力评价的依据。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西北铀矿地质》 2004年2期
出版日期 2004年02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