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类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大学语文,长久以来一直承担着民族文化素质教育这一使命的重任,本文透过中西文化融合现象,呼唤中国人文教育的迫切性;并从自身教学实践,探索适合高职高专特色的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当世界各地知名企业、品牌落地中国的时候,我们在看到全球经济一体化带给中国经济繁荣与富足的同时,也应该对伴随而来的世界文化作深刻的思考。中国许多敏锐的学者已经开始思考并写就了一些探讨相关方面的文章或书籍,但似乎还仅仅限于学术圈内,尚未引起普遍关注。所以,这里不妨对诸位学者的观点略作陈述。随着外国跨国企业集团(以经济发达国家为主,如美国、日本)经济触角的国际化延伸战略,西方文化也伴着经济一同进入输入国。不过,较之经济,西方文化的输入步伐更为轻盈罢了,在输入国尚未察觉之时已经牢牢侵占了输入国社会、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这种影响大致有两种:(1)本国、本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融合,结果是文化多元化;(2)本国、本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本国、本民族文化被西方文化稀释,这也是输入国的学者们所担心的事情。于是,不同的国家采取了不同的预防措施。我国,作为全球很大的一个经济输入国,自然,西方文化也对我国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着巨大影响,我们的民族文化也面临着严重考验,国民的普遍民族文化涵养没有进步反而下滑,这是最令人堪忧的。当前,有识之士积极地探求解决办法。其实,从教育抓起,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好的途径。作为高等院校,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素质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尤其凸显出来。大学语文,长久以来一直承担着这一使命,不过现在更为迫切罢了。中国的国学教育进行了几千年,却始终未走出瓶颈。大学语文也不例外,学生不爱学,教师不愿教;学生收获少,教师创新小;教学相长、良性互动非常艰难。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教学也同样存在上述问题。它深深地制约了我国民族人文素养提升的进程。面对这种情势,中国的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且相当急迫。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2012年3月(下)
出版日期 2012年09月19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