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扫应对”的历史渊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洒扫应对”是中央文明办王世明同志提出的广西南宁市文明办、教育局对未成年人开展的行为素养教育主题。这一主题在当今社会之所以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教育,有着深厚的悠久的历史渊源。“洒扫应对”意为洒水扫地,应对宾客,是儒家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洒扫应对”的教育就是对儿童日常生活的行为素养教育,要求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洒扫应对”的传统自古有之,《诗经》早有相关记载和要求,宋代理学家朱熹把它确定为小学教育(8至15岁的启蒙教育)的内容,众多有志之士把它定为治家格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者把这一传统作为儿童少年修身养性的必修功课,社会和家庭对这一传统教育也予以了关注与厚望。
出处 《素质教育》 2012年11期
出版日期 2012年11月2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