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六尺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路过桐城。这里是文化底蕴丰厚的古城,清代出过几位古文大师,他们被称为“桐城派”。如今桐城县改为桐城市了。中午在市武装部吃饭。谈到桐城古文,我问:“方苞、刘大鏪、姚鼐等大师的故居有没有保留下来?”武人没注意文人,不知道有没有。我想去寻觅,他们建议去看“六尺巷”,说那里也是大名鼎鼎,写入了《中国名胜大词典》。“六尺巷”,又大名鼎鼎,我脑子里怎么没有一点印象?地点很近。吃过午饭,我们走了过去。拐过一条街道,看见了小片树林。林子里,有两堵笔直的院墙,齐头并进,长约100米,高约3米,灰砖墙体,青瓦白院头。安徽的古民居,多有这种样子的马头墙,典型的徽派建筑。两堵墙夹着一条小巷,巷里空空的,什么也没有,简单极了。细看,不是古墙,是今人修的新墙。在这样简陋的小巷里,深藏着什么样的故事,能有多大的人文价值?“莫不是造假古迹?”我很是疑惑。走到巷的南头,看见了一小块石碑。一读碑文,我恍然大悟。碑文不长,录之如下:清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超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学习月刊》 2005年2期
出版日期 2005年02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