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未填写
出处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2期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216-02 糖尿病(DM)是一个主要的全球健康问题,影响了超过9%的世界人口1。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很多负面影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致残性并发症之一。研究发现,多达一半的糖尿病患者患有周围神经病变。近年来,随着全球临床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涌现不少能明确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的治疗方法。本文旨在总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方法,将近年国内外研究进展作综述。 1 生活干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严重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2,有氧运动及抗阻力运动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并能有效改善神经纤维脱髓鞘 轴突变性及再生从密度,从而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及神经传导速度。有氧运动最常见的为慢跑,骑自行车,抗阻力运动有俯卧撑 举哑铃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引起本体感觉差,行走速度慢,歩长缩短 肌力下降,静 动平衡控制欠佳。DPN患者较普通人更易发生跌倒 摔伤,严重者可致骨折,而平衡训练则在这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Hung E等人在研究中发现,平衡训练 跑步机训练 强化训练,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DPN患者的静态姿势控制得到改善。有研究表明3,低维生素D水平与65岁糖尿病患者患DPN的几率正相关,且可作为该人群DPN的预测指标,故65岁以上的DM患者常规补充维生素D是有效预防DPN的措施。 2 病因治疗 2.1 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糖是延缓DPN的进展的重要策略。也有学者认为4,血糖的迅速和大幅度降低可能导致急性疼痛性神经病。同时有研究表明,一天之内血糖波动幅度增加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5。在预防DPN并发症方面,尽管强化血糖控制并不比2型糖尿病的标准控制更能预防足溃疡,但它能预防下肢截肢,强化血糖控制需严密监测血糖,预防低血糖发生风险。积极控制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 降低血糖波动可有效控制DPN的发生发展。 2.2 降压 调脂,高血压 高血脂是DPN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选用合适的降压药,调脂药物能有效避免心脑血管意外。在DPN患者选用降压药时,可选用钙离子拮抗药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药 血管紧张素转换
出版日期 2019年02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

相关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216-02 糖尿病(DM)是一个主要的全球健康问题,影响了超过9%的世界人口1。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很多负面影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致残性并发症之一。研究发现,多达一半的糖尿病患者患有周围神经病变。近年来,随着全球临床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涌现不少能明确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的治疗方法。本文旨在总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方法,将近年国内外研究进展作综述。 1 生活干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严重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2,有氧运动及抗阻力运动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并能有效改善神经纤维脱髓鞘 轴突变性及再生从密度,从而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及神经传导速度。有氧运动最常见的为慢跑,骑自行车,抗阻力运动有俯卧撑 举哑铃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引起本体感觉差,行走速度慢,歩长缩短 肌力下降,静 动平衡控制欠佳。DPN患者较普通人更易发生跌倒 摔伤,严重者可致骨折,而平衡训练则在这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Hung E等人在研究中发现,平衡训练 跑步机训练 强化训练,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DPN患者的静态姿势控制得到改善。有研究表明3,低维生素D水平与65岁糖尿病患者患DPN的几率正相关,且可作为该人群DPN的预测指标,故65岁以上的DM患者常规补充维生素D是有效预防DPN的措施。 2 病因治疗 2.1 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糖是延缓DPN的进展的重要策略。也有学者认为4,血糖的迅速和大幅度降低可能导致急性疼痛性神经病。同时有研究表明,一天之内血糖波动幅度增加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5。在预防DPN并发症方面,尽管强化血糖控制并不比2型糖尿病的标准控制更能预防足溃疡,但它能预防下肢截肢,强化血糖控制需严密监测血糖,预防低血糖发生风险。积极控制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 降低血糖波动可有效控制DPN的发生发展。 2.2 降压 调脂,高血压 高血脂是DPN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选用合适的降压药,调脂药物能有效避免心脑血管意外。在DPN患者选用降压药时,可选用钙离子拮抗药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药 血管紧张素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