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及机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及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服用他汀类药物而引起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并分析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发生机制。结果各组他汀类药物中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达58.3%(70/120),发生率最小的是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7.5%(9/120);不良反应出现时间中0~24h发生率最高达58.3%(70/120)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不良反应主要为肝毒性(43.3%),引起腹泻、恶心等症状,皮肤、肾脏、肌肉等也可受累。结论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可产生多种原因的肝、肾、肌肉、皮肤等毒性损害,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要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系统分析,合理用药,提高安全性。
作者 刘辉
机构地区 刘辉
出处 《医师在线》 2018年6期
出版日期 2018年06月16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