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的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鼻息肉是与多种病理状态相关的炎症过程的最终结果,这表明多种病因,多种途径,多种介质参与此病理过程。现已证明参与鼻息肉病病理过程的炎症化学介质多达数十种甚至上百种,如组胺,血小板激活因子,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前列腺素,白三烯等),去甲肾上腺素,神经肤Y(NPY),P物质,细胞间粘附因子(如ICAM-1,其中VCAM-1的上调中TNFa起关键性作用),血管通透性因子(VEGF,血管通透性作用强于组织胺50000倍,鼻息肉病组织中VEGF表达显著强于鼻甲,提示VEGF在鼻息肉病的组织水肿发生机制亦具有重要意义),血管活性肠肽,白细胞介素,转化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一氧化氮合成酶,干扰素-γ,干细胞因子等。最早报道的炎性介质,如组胺,血小板激活因子,前列腺素,白三烯,去甲肾上腺素,神经肽Y,P物质等,均具有局部组织的血管活性及致痉作用。
出处 《健康文摘》 2010年35期
关键词 鼻息肉 病因 机制
出版日期 2010年12月2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