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有较多的优点。对青少年学生来说有利于增强体质,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身心,缓解学习压力,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对教师而言有助于改善教学水平。对学校来说,有助于创新学校的体育组织形式。但是就目前大课间体育的组织方式来看,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其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提出相应的看法,希望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发展有一些帮助。关键词大课间;体育活动;问题;对策引言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开展阳光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深远。如今青少年学生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因此缺乏对体育锻炼的重视。通过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让青少年学生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他们体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同时,通过丰富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因此,该活动众多优点表明解决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势在必行。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义1.对青少年学生的意义。青少年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除了要有过硬的文化知识储备,还需要一个强壮的身体。到了学校几乎都是坐在教室,繁重的课业使他们锻炼身体的时间很少。所以,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于他们强身健体,改善身体各器官状态,放松处于紧张状态的自己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2.对学校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于学校是否能开展多元化的体育活动也有所关注。学校积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对于学校建设阳光体育学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有重要的作用,还对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而言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学校重视大课间体育活动对学校自身也有着重要作用。二、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大课间体育活动本身是一项对学生、教师以及学校都有利的活动,但是由于学校各个层面的人员重视程度不统一,学校开展该活动的形式存在一些不合理性,这些原因综合起来便导致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起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1.学校层面不够重视。近些年随着教育部对大课间体育的重视,甚至成为考核学校品质的标准,许多学校陆续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但是学校对此投入力度还不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在硬件设施方面,许多的学校由于学生人数和活动场地不成比例,学生活动场地受到限制,学生活动施展不开。由于大课间体育活动还需要足够的体育器材供学生使用,而许多学校由于体育器材配备不足,有的同学喜欢的体育项目没有相应器材,从而学生的积极性降低,这也导致了大课间体育活动效果达不到。在软件设施方面,有些学校不够重视,很少宣传大课间体育活动,没有相关的教育政策,也很少向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强调过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性,直接导致学校部分师生的懈怠情绪。学校层面都不重视,如此一来,下面各层人员都不会引起注意。2.青少年学生的懈怠。本是作为大课间体育活动最大的受益者,但是青少年学生对于这项活动的热情较低,甚至觉得是占用他们下课时间,产生抵触心理。由于青少年在校自由活动时间较少,而大课间时间长,许多同学会选择在这一时间段自由活动。一些同学还存在这懒惰心里,从心理上排斥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此外,还有一部分同学虽然参加到大课间体育活动中,但是不够重视,对于学校制定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上心,这就导致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质量较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3.教师存在的问题。如今,许多学校以升学率为衡量文化课老师教学质量的准则,所以有的老师不得不占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时间来为学生灌输该科知识。而大课间时间更是长达半小时之久,成为有的老师补充讲解知识的时间段。此外,还有很多老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一些误解。不少的老师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生应该参与的活动,和他们是没有关系的,所以在此时间段,操场上除了体育老师的身影,几乎看不见文化课老师。由此一来,学生的懈怠心理会觉得老师看不见自己在做什么,便应付了之。4.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单一。通过各方的努力,如今大多数学校都开展了大课间体育活动,但是,各个学校开展的形式有所差异,有的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特别单一,由此一来,参与的学生便会觉得没有意思,丧失了积极性。有的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只是单一的跑操。将各个年级的学生组织在操场上,以班级为单位跑操,长此以往,学生们便会出现厌烦,认为这只是一项没有趣味性的活动。有的学校是通过体育课学习一套广播体操,然后大课间体会活动时一起做操。这样一来,许多学生觉得自己在体育课就是学的这个,大课间体育活动还是做操,没有新的形式,学生便会厌倦心理。由此以来,因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单一,学生们没有积极性,对于参加此活动产生抵触心理,那么该活动便失去了让学生锻炼和放松心情的意义。三、大课间体育活动出现问题的对策只有将大课间体育活动出现的问题一一解决,才会凸显它的意义所在。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能起到改善作用。而每个学校又有差异性,还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学校制定相应办法。要从根本上改善大课间体育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就需要学校层面高度重视起来。针对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扩大运动场地,使学生人数和体育活动场地成比例。若是学校没有条件扩大场地,可以让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化,比如跑操、跳绳、踢毽子、乒乓球等等运动方式都可以起到锻炼效果,每个年级轮流每个体育锻炼项目,不仅让青少年学生得到锻炼,学生也有了多种选择,提高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趣味性。针对软件设施的问题,学校层面应加大宣传力度,制定相关的政策让广大师生参与其中,并强调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不仅是培养学习良好的学生,更是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2.调动青少年学生的积极性。青少年学生是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最直接的受益者,让其主动积极的参与该活动,享受其中的乐趣需要一些办法。学校通过改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单一形式,增加体育活动供学生选择,提高其趣味性。班主任老师应主动鼓励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也可和学生一起参与其中,和同学们一起享受其中的乐趣。如此一来,学生便会觉得老师和自己的距离拉近,主动参与到大课间体育活动中。3.老师转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观念。要想大课间体育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除了需要学校层面、学生的努力,更需要文化课老师的配合。老师应做到不占用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讲课,把属于同学们的时间还给他们。同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参与到大课间体育活动中。一来可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和他们进行课下的互动,同时学生看到文化课老师和他们一起参与,许多学生便会认真对待该活动,是大课间体育活动得到较好的效果。4.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化。针对该问题,学校层面可要求体育组老师创新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而体育组老师可发放问卷给学生,了解他们喜欢的体育活动,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开展学形式丰富的活动。比如,如果整个学校的学生一起跑操,体育组老师可以变换跑操形式,而不是一直围着操场跑。每个学生对体育的耐受也有差异,还可根据每个项目分配该项目人数到班级,让同学们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报名相应的体育项目。这样一来,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便会多样化,同学们积极参与,从而该活动的预期效果。结语综上所述,大课间体育活动对学生和学校本身都有着积极作用。依据目前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使青少年学生不仅仅是会学习文化知识,更是强身健体,身心健康。参考文献1周万征.体育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体育师友,2011,34(04)70-712刘勇.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08)49.
出处 《知识-力量》 2018年4月上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 2018年02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