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肉眼观察大体标本特征,镜下观察肿瘤细胞表现及病理特点,采集标本分别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验,检测标本中瘤细胞(CD117)、i型跨膜糖蛋白分子(CD34)、SMA、Ki67、S100蛋白分子阳性表达。结果肉眼下观察大体标本,可见直径0.7~10.8cm大小肿瘤,其主要位于黏膜基层、下层、肠系膜上及浆膜外。其中低度及极低度危险分级患者肿瘤于消化道内以膨胀性方式进行生长,其边界清晰,无包膜,部分有假包膜,切面质韧,主要呈灰白色,局部呈灰红色;中高度危险分级患者瘤体呈息肉状,质地较软、有出血,存在坏死及囊性病变。镜下观察,肿瘤细胞主要以梭形细胞型为主,其次为上皮样细胞型、混合性细胞型、圆形细胞型。免疫组化分析显示CD117、CD34、SMA、S100、Ki67阳性率分别为91.67%、83.33%、28.33%、36.67%、36.67%,其中CD117、CD34同时阳性表达率71.67%。22例Ki67阳性表达患者中高度、中度、低度、极低度侵袭危险患者分别为8例(72.73%)、6例(40.00%)、7例(25.00%)、1例(1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瘤细胞和i型跨膜糖蛋白分子阳性表达可以作为临床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依据,进一步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可以提高判断,对于GIST肿瘤细胞的证实具有重要意义。
出处 《航空军医》 2018年3期
出版日期 2018年03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