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胃管置入法的比较及护理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胃管置入法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120例行气管切开留置胃管的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 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留置胃管方法, 实验组采用胃管置入法及护理。对两组患者成功例数及成功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实验组成功率为 90%, 高于对照组的 6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水平位垂直留置胃管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 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 对患者刺激小。    【关键词】 重症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留置胃管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常出现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 神经源性胃肠功能障碍、基础代谢紊乱等严重并发症, 而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在应激情况中发生异常代谢, 出现营养供给异常。近年来, 营养支持尤其是肠内营养支持在神经外科危重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其保证患者药物与营养元素及时补充, 降低机体应激反应。因此需要补充足够的营养, 除静脉补充营养外, 鼻饲为机体供应能量, 保证患者正常代谢, 防止额外的并发症发生。若按常规方法留置胃管常引起患者呛咳、憋气、恶心呕吐、误吸等不良反应, 且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低。为解决上述问题, 作者通过对近几年气管切开留置胃管患者做了试验, 探索出患者水平位垂直留置胃管较传统方法显著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 缩短插管所需时间, 减少不良反应,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2年 7月~ 2015年 7月本科室收治的 120例行气管切开留置胃管的患者, 年龄 24~ 82岁, 平均年龄 53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 60例。实验组男 38例, 女 22例, 平均年龄 51岁。对照组男 36例, 女 24例, 平均年龄 5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胃管置入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留置胃管方法, 实验组采用胃管置入法及护理。所用胃管具备良好的柔韧性、不易折的硅胶管, 本院选用 16号硅胶胃管。 使患者去枕平卧位, 将头、颈、躯干在同一水平线上, 先清理患者鼻腔或口腔内的分泌物, 用吸痰器吸出气管内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并检查患者鼻黏膜有无创伤。对颅底骨折、鼻骨骨折和脑脊液漏的患者, 禁止从鼻腔插入胃管应改从口腔插入。测量所插入胃管长度(一般从前额发髻到剑突), 然后用无菌石蜡棉球涂抹胃管前端后, 戴上无菌手套, 右手持镊子夹胃管, 沿一侧鼻孔缓缓将胃管置入, 当置入 15 cm左右时, 感觉阻力明显, 左手将胃管环形缠绕手中, 右手螺旋运动把胃管顺时针置入, 置入深度是在常规长度的基础上再增加 5~ 10 cm, 若按常规的胃管长度插入, 食物易返流, 经普外科胃部手术证实, 常规插入胃内胃管的前端均达胃底部或贲门入口处, 因此增加 5~ 10cm则可达到胃体部或幽门处, 食物不易返流, 减少误吸。若患者因插入胃管的刺激引起呛咳, 应迅速吸痰, 并检查是否在口中或误入气管, 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待呼吸平稳后, 用一次性注射器对胃管进行抽吸看是否有胃液抽出, 或向胃内注入 10 ml空气, 用听诊器在左上腹部听是否有气过水声, 若有气过水声则可确定在胃中。     1. 3 鼻饲并发症的护理     1. 3. 1 鼻饲管堵塞是胃肠营养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原因:①营养液过于粘稠; ②冲管不及时;③喂养管内径小, 食物在管道留置的时间长。护理:操作前后需按 8 h频率用 30 ml左右温开水冲洗鼻饲管及流食除渣, 药物碾碎充分溶解后方可进入患者体内, 尽可能将药物和食物分开输注, 以免引起反应。     1. 3. 2 压迫性损伤 鼻饲管长期固定在咽与食管黏膜表面, 导致其出现炎症, 应选择进口硅胶, 其具有质软、刺激性小、耐酸性等优点, 可以留置 1个月以上, 此外可用酒精棉球擦拭胶布固定处, 每日更换胶布, 并注意观察其鼻腔黏膜和鼻部皮肤情况。     1. 3. 3 返流及呼吸道误吸 鼻饲液输入过快, 患者体位不当导致返流, 因此易导致严重并发症。应比传统留置胃管长度长约 8~ 10 cm, 插入到接近幽门部位、判断是否胃残留过多, 鼻饲时应该抬高床头 40~ 50°, 鼻饲后保持 30 min~ 1 h。传统神经外科体位是鼻饲时抬高床头 15~ 30°。缺点:导致胃潴留、呕吐、 呛咳、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增加, 并可以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造成营养不良的发生。     1. 3. 4 便秘 长时间卧床不动, 食物长时间在肠道停留, 少纤维素刺激, 应加强患者床上活动, 定时顺时针按摩腹部, 并注意加强患者活动和纤维素摄入, 必要时给予口服缓泻剂或使用简易通便剂。     1. 3. 5 胃潴留, 腹胀 胃肠反应影响到胃排空活动, 是由于某些神经系统功能行使受阻, 胃黏膜缺氧导致胃肠道功能异常, 应留意腹胀变化, 定时定量检测胃内残留物, 必要时使用吗丁啉等药物促进胃排空。     2 结果    实验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小结    气管切开患者置管困难原因为气管软骨在后方。由软组织充填, 气管切开后, 由于气管套管对气管内壁的推压作用主要集中在气管管壁后壁, 两者共同作用间接压迫食管前壁, 再加上昏迷患者吞咽反应迟钝或消失, 咽喉部局部水肿是由于长期放置气管套管造成的, 造成插管困难。而使用水平位垂直置入法, 插入时胃管与咽喉部形成角度减少, 胃管反折率降低, 螺旋运动插入减少对咽部摩擦力, 减少刺激促进胃管插入, 提高插入率 [1, 2]。减轻患者痛苦, 增加家属对医学技术操作的信任, 改善了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蒋可松, 廖巧玲, 蒋小剑, 等 .机械通气患者胃管留置方法探讨 . 河北医学, 2007, 13( 2): 192-194.     [2] 孙培芙 .柳春清 .重度颅脑损伤伴窒息昏迷气管切开术患者胃管置入法护理体会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 22): 279. 
出处 《健康养生》 2020年02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 2020年07月2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