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管再通治疗的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急性期血管再通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7月在北京医院行血管再通治疗的141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1~96岁,其中34例≥80岁(高龄组)、107例<80岁(低龄组)。分析高龄AIS患者采用不同血管再通治疗的疗效。结果高龄AIS患者更易合并心房颤动[高龄组61.8%(21/34),低龄组33.6%(36/107),χ2=8.47,P<0.01]和冠心病[高龄组58.8%(20/34),低龄组32.7%(35/107),χ2=7.40,P<0.01],其他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为[16(13,21)分],高于低龄组[11(6,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4,P<0.01)。在病因分型中,高龄组以心源性栓塞型为主(58.8%,20/34),低龄组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为主(46.7%,50/1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1,P<0.01)。在血管再通方法中,高龄组和低龄组静脉溶栓比例为35.3%(12/34)和48.6%(52/107),血管内治疗比例为52.9%(18/34)和36.4%(39/107),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比例为11.8%(4/34)和15.0%(16/10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3,P=0.23)。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高龄组为195(154,269)min,低龄组为215(153,280)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3,P=0.30)。高龄组90 d功能独立率(改良Rankin评分≤2分)较低龄组低[35.3%(12/34)比56.1%(60/107),χ2=4.46,P<0.05],高龄组治疗后90 d内病死率高于低龄组[29.4%(10/34)比8.4%(9/107),χ2=9.76,P<0.01],高龄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较低龄组高[11.8%(4/34)比7.5%(8/10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AIS患者急性期血管再通治疗效果差于低龄患者,治疗90 d内病死率更高,功能独立率更低。
机构地区 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神经内科 100730 ,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神经外科 100730 ,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放射科 100730
出处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年01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10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