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中心收治的18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85例患者中37例术后发生胰瘘,胰瘘发生率为20.0%,其中34例(18.4%)为B级胰瘘,3例(1.6%)为C级胰瘘,与术后胰瘘直接相关死亡2例(5.4%)。B、C级术后胰瘘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增长,医疗费用明显增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胰管直径≤3 mm 、胰腺质软和术后白蛋白≤30 g/L(χ2值分别为7.236、6.948、8.063,P值均<0.05)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胰管直径≤3 mm、胰腺质软和术后白蛋白≤30 g/L是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401、0.629、0.326,95%CI分别为0.167~0.968、0.411~0.963、0.150~0.711,P值均<0.05)。术后胰瘘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27.0 d,1年生存率为94.7%,3年生存率为35.8%。术后胰瘘与患者长期预后无显著相关性(χ2=1.367,P=0.242)。结论胰管直径过小(≤3 mm)、胰腺质软和术后白蛋白较低(≤30 g/L)的患者预示着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较高的胰瘘发生率,术后胰瘘不会显著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
出处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20年04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25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