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早期筛选复发性患者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例复发性DLBCL患者(复发组)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同时以同期治疗后达完全缓解且无进展生存期≥36个月的34例DLBCL患者组(CR组)作为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及病理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临床方面,复发组男性6例,女性14例,中位发病年龄55.5(33~85)岁;CR组男性14例,女性20例,中位发病年龄53(15~89)岁。复发组与CR组在Ann Arbor分期(P=0.001)、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P=0.006)、原发灶(P=0.003)、结外受累数(P=0.002)、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P=0.046)、β2微球蛋白水平(P=0.029)、乳酸脱氢酶(LDH)水平(P=0.005)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P=0.006)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P=0.732)、性别(P=0.416)、体力状态评分(P=0.248)、是否伴随B症状(P=0.511)、是否存在低白蛋白血症(P=0.279)及贫血(P=0.983)、A/G值(P=0.416)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方面,复发组与CR组相比,分型多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型,85%∶59%,P=0.048),CD5阳性率更高(25%∶3%,P=0.014),bcl-6阳性率较低(60%∶88%,P=0.017),而Ki-67、CD10、bcl-2、MUM1、CD20、PAX5表达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DLBCL患者多为非GCB型,以下指标提示患者更易出现复发:CD5阳性、分期Ⅲ~Ⅳ期、IPI评分3~5分、结内起源、常累及多处结外器官、异常增高的LDH、CRP及β2微球蛋白水平、伴随HBV感染者。
出处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0年1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10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