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苷对兔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炎症和内皮功能的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观察黄芩苷对兔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炎症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将32只购自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8只,各组分别行冠状动脉球囊导管植入术,假手术组不植入球囊导管。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经腹腔注射黄芩苷100、300 m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经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7 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外周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和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各组冠脉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蛋白表达水平,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模型组[(298.30±19.92)、(145.60±8.91)、(318.43±15.79) μg/L]比较,低剂量组兔外周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204.19±17.48)、(96.76±6.91)、(218.44±12.09) μg/L]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8、4.127、3.002,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兔外周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116.77±9.42)、(42.12±5.19)、(120.41±7.98) μg/L]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2、3.200、2.819,P<0.05)。与模型组中ET-1、AngⅡ和NO水平[(120.44±10.15)、(98.41±8.95) μg/L、(14.55±3.09) pmol/L]比较,低剂量组兔外周血清中ET-1和AngⅡ水平[(98.42±8.25)、(76.09±7.09) μg/L]显著下降,而NO水平[(21.11±4.29) pmol/L]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8、3.091、2.901,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兔外周血清中ET-1和AngⅡ水平[(68.11±7.32)、(40.27±5.33) μg/L]显著增加,而NO水平[(29.49±4.10) pmol/L]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0、2.298、2.091,P<0.05)。与模型组(1.10±0.11、1.22±0.1)比较,低剂量组兔血管组织ICAM-1和VCAM-1表达水平(0.92±0.15、0.40±0.12)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1、3.081,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低剂量组兔血管组织ICAM-1和VCAM-1表达水平(0.74±0.11、0.25±0.09)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1、2.781,P<0.05)。结论黄芩苷可显著下调冠状动脉球囊导管损伤导致的炎性反应和内皮功能紊乱,对球囊植入术后的血管具有保护作用。
出处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0年08期
出版日期 2020年10月17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