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tstein模式下秦皇岛地区院外心搏骤停旁观者心肺复苏的现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分析秦皇岛地区院外心搏骤停(OHCA)旁观者心肺复苏(BCPR)的现状及其对心肺复苏(CPR)预后的影响。方法基于秦皇岛市Utstein模式CPR数据库,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秦皇岛市卫生应急调度中心接诊的1 162例OHCA患者的数据资料,并依据是否获得BCPR分为两组。收集患者的人口学参数(性别、年龄)、心搏骤停前参数(心搏骤停发生地点)、CPR实施参数(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心搏骤停原因初步诊断、初始心律)、CPR结果参数〔现场是否实现自主循环恢复(ROSC)、30 d存活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BCPR与现场ROSC的关系;同时分析实施BCPR旁观者的社会特征(性别、年龄、职业、学历、CPR知识的获取途径)。结果1 162例OHCA患者中,剔除发生在养老院、医院等有专业医护人员的场所以及院前急救人员目击的病例,最终纳入852例OHCA患者,其中仅24例(占2.8%)获得BCPR,其余828例未获得BCPR(占97.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搏骤停发生地点、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心搏骤停原因初步诊断和初始心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非BCPR组比较,BCPR组患者现场ROSC率和30 d存活率均明显升高〔现场ROSC率:16.7%(4/24)比5.2%(43/828),30 d存活率:8.3%(2/24)比1.3%(11/828),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CPR〔优势比(OR)=32.132,95%可信区间(95%CI)为11.129~65.471〕、心搏骤停发生地点(OR=0.080,95%CI为1.212~3.125)和院前急救反应时间(OR=0.121,95%CI为0.174~0.816)是OHCA患者现场ROSC的重要因素(均P<0.01)。共计30名旁观者参与实施OHCA患者BCPR,其中失访2名,有效回访28名。28名旁观者以男性为主(占85.7%);年龄集中在18~40岁(占57.1%);职业主要为旅游服务行业人员(占21.5%)、学生(占17.9%)、军人(占14.3%)和公交司机(10.7%)等;学历主要为专科及以上(占85.7%);CPR知识获取途径主要为新媒体与APP(占42.9%)和讲座(占21.4%)等。结论秦皇岛市OHCA的BCPR实施率仅为2.8%;BCPR可提高OHCA患者院前CPR成功率和30 d存活率;有针对性地选择旅游服务行业人员、学生、军人及公交司机等人群作为CPR培训目标可能获得更显著的社会效益。
出处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0年09期
出版日期 2020年11月08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