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通过测定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凝血功能,探讨其与月经量增多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行子宫全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单纯子宫腺肌病患者111例(子宫腺肌病组)和子宫肌瘤患者115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的差异,并分析子宫腺肌病组凝血功能与子宫体积的相关性。结果(1)子宫腺肌病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分别为(30.4±3.1)和(29.6±2.5) s;P<0.05],而凝血酶时间(TT)较对照组缩短[分别为(14.2±1.2)和(14.6±1.0) s;P<0.05]。子宫腺肌病组患者的子宫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18±203)和(395±286) cm3;P<0.05]。(2)子宫腺肌病组凝血酶原时间(PT;r=0.135,P=0.042)、纤维蛋白原定量(FIB-C;r=0.139,P=0.036)均与子宫体积呈正相关。(3)血小板计数在子宫腺肌病组贫血者中较非贫血者明显升高[分别为(323±79)×109/L和(274±56)×109/L;P<0.05]。(4)子宫腺肌病组非贫血者FIB-C明显低于对照组非贫血者[分别为(2.8±0.5)和(3.0±0.6) g/L;P<0.05];子宫腺肌病组贫血者较对照组贫血者TT明显缩短[分别为(14.4±1.2)和(15.2±0.9) s;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可能与其月经量增多有关,贫血也可能参与凝血功能紊乱。
出处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0年11期
出版日期 2020年11月27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