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对原发性肝癌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附95 780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对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26 980例)、开滦林西医院(18 306例)、开滦赵各庄医院(14 469例)、开滦唐家庄医院(4 389例)、开滦范各庄医院(4 561例)、开滦荆各庄医院(7 623例)、开滦吕家坨医院(4 249例)、开滦林南仓医院(3 136例)、开滦钱家营医院(6 356例)、开滦马家沟医院(2 319例)、开滦医院分院(3 392例)行健康体检的95 780例受试者的体检资料,其中男76 491例,女19 289例;年龄为(51±11)岁,年龄范围为18~98岁。依据ALT三分位水平将受试者分为3组:T1组31 859例(ALT<14.7 U/L),T2组30 627例(14.7 U/L≤ALT<22.0 U/L),T3组33 294例(ALT≥22.0 U/L)。由固定医师团队于2006、2008、2010、2012、2014年在相同地点按相同健康体检顺序对受试者进行体检,收集流行病学调查内容、人体测量学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观察指标:(1)3组受试者的临床特征比较。(2)受试者随访和肝癌的发病情况。(3)影响受试者新发肝癌的危险因素分析。(4)ALT对肝癌模型预测价值的比较。采用健康体检的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肝癌新发病情况和患者生存情况。以2006年首次健康体检时间作为随访起始时间,随访终止事件为发生肝癌、失访、死亡。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发病率,累积发病率的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进行检验。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RCS)计算连续变化的ALT和肝癌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而后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ALT水平分组影响肝癌发病的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使用似然比检验和赤池信息量准则(AIC)计算ALT对于肝癌预测模型拟合情况的影响。使用C-统计量计算不同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1)3组受试者的临床特征比较:T1组受试者男性、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腰围、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高血压病、糖尿病、肝硬化、脂肪肝、恶性肿瘤家族史、吸烟、饮酒、体育锻炼分别为23 516例、(53±14)岁、(130±21)mmHg(1 mmHg=0.133 kPa)、(82±12)mmHg、(85±10)cm、(24±3)kg/m2、(4.9±1.1)mmol/L、1.11mmol/L(0.79~1.63 mmol/L)、(5.4±1.6)mmol/L、(1.5±0.4)mmol/L、(2.3±1.0)mmol/L、478例、12 758例、2 482例、15例、5 899例、1 071例、9 553例、5 434例、5 210例;T2组受试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4 886例、(52±12)岁、(132±21)mmHg、(84±12)mmHg、(87±10)cm、(25±3)kg/m2、(4.9±1.2)mmol/L、1.27 mmol/L(0.91~1.90 mmol/L)、(5.5±1.7)mmol/L、(1.6±0.4)mmol/L、(2.4±0.9)mmol/L、744例、13 884例、2 677例、13例、9 365例、981例、8 935例、5 216例、5 023例;T3组受试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8 089例、(50±12)岁、(132±21)mmHg、(85±12)mmHg、(89±10)cm、(26±3)kg/m2、(5.0±1.2)mmol/L、1.45 mmol/L(1.02~2.28 mmol/L)、(5.6±1.8)mmol/L、(1.6±0.4)mmol/L、(2.3±0.9)mmol/L、1 416例、15 471例、3 583例、70例、15 277例、1 350例、10 514例、6 184例、4 447例;3组受试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 181.88,F=350.52、148.39、417.75、948.63、1 917.20、111.60, χ2=3 747.25,F=133.78、18.17、14.45, χ2=478.33、306.60、181.38、58.19、5 649.18、38.82、45.69、35.11、152.64,P<0.05)。(2)受试者随访和肝癌的发病情况:95 780例受试者随访时间为9.05年(8.75~9.22年),共有新发肝癌351例,肝癌总发病密度为3.39/10 000人年,女性肝癌发病率为1.11/10 000人年,男性肝癌发病率为3.97/10 000人年。T1组、T2组、T3组肝癌的发病密度分别为2.09/10 000人年、2.54/10 000人年和5.42/10 000人年。T1组、T2组、T3组受试者的肝癌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47‰、3.10‰和6.1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0,P<0.05)。(3)影响受试者新发肝癌的危险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空腹血糖、HBsAg阳性、高血压病、糖尿病、肝硬化、脂肪肝、恶性肿瘤家族史、吸烟、饮酒、体育锻炼后,与T1组比较,T3组新发肝癌的风险增加(HR=1.87,95%可信区间为1.40~2.49,P<0.05)。RCS结果显示:ALT与肝癌的发病风险呈非线性相关,且曲线呈上升趋势(RCS_S1_χ2=7.21,P<0.05)。(4)ALT对肝癌模型预测价值的比较:建立多因素模型,将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空腹血糖、HBsAg阳性、高血压病、糖尿病、肝硬化、脂肪肝、恶性肿瘤家族史、吸烟、饮酒、体育锻炼因素共同带入模型中,计算此模型的C统计量、-2Log L值和AIC值,分别为0.791、6 313.30和6 345.30。将ALT三分位数分组带入模型中,以T1组为对照组计算此时模型的C统计量、-2Log L值和AIC值,分别为0.792、6 300.48和6 328.48。多因素+Fbg模型的C统计量和AIC数值降低,与多因素模型的-2Log L值的差值为1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2,P<0.05)。结论ALT是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建立肝癌预测模型或评估肝癌发病风险时,ALT可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
出处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0年12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1月2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