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护理质量对护患纠纷的影响与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 分级护理制度【1】是一项基本的医院管理制度 ,也是护士实施临床护理的主要依据【2】。这项制度实施以来在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和谐发挥极大作用。目前,国内医院的护理级别分为危重和 I级、Ⅱ级、Ⅲ级护理,根据病情轻重、缓急确定不同护理等级和护理措施,我科对近年来分级护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起到良好的效果。 1.分级护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医生开具的护理级别医嘱与患者病情所需的护理级别不匹配【3】 医嘱是护士对病人实施治疗与护理的法律依据 。分级护理制度的内 容及相关知识在护理专业基础护理课程中有详细的讲解 ,而医生则 较少的了解此方面的内容 。临床实际工作中,护理级别由医生开具 医嘱,护士按医嘱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而医生开具的护理级别常根据患者病情潜在 的危险性来决定护理的级别。相反,有些病情相对稳定而自理能力较差的偏瘫患者往往开具较低的护理级别,导致部分医嘱上的护理级别与患者实际需求相差较大 。 1.2 护士人员紧缺影响护理质量,一级护理大打折扣二级医院护士人员相对紧缺,床位与护士比达不到1∶0.4,护士基本每天忙于执行医嘱和治疗性工作,比如一级护理中规定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实际工作中多数一级护理患者 的基础护理由家属代劳, 如饮食、排泄、卫生等方面的护理,家属 认为“交了一级护理费用得不到一级服务”由此引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造成患者对收费产生抱怨,对护理工作信任度下降甚至 怀有敌意。 1.3护士理论知识不扎实,护士对新知识主动学习的意识较差,未能及时掌握相应的新的考核标准,而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未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临床护士大多数时间都与患者直接接触,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做出处理。若平时不注重业务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对新标准、新知识掌握不清,将会直接影响护士的观察护理不到位,而引发护患纠纷。  1.4护士不会表达“同感心”【4】,护士人文关怀缺乏唯治疗而操作【5】。临床护理人员缺乏人文关怀相关知识的理论和技巧培训,对人文关怀本质和内涵的认知程度不高。因此,护士在临床护理基础操作中,唯治疗而操作,漠视病人生理、心里和情感方面的感受和需求,以至有些护理治疗操作不能得到病人的理解而拒绝配合,导致了护患质量的下降,而引起护患纠纷。 
出处 《护理前沿》 2021年3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 2021年03月26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