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观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采用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该种治疗效果。方法:将2020年2月--2021年2月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并分为一组(采用经鼻导管吸氧治疗+基础护理)和二组(采用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护理干预)。结果:(1)两组PaO2、PaCO2、Pao2/FiO2、pH血气指标对照中,治疗后,二组各项指标水平明显优于一组,(t=8.812,p=0.000),两组有差异。(2)一组和二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对照中,一组分别为79.31%、17.24%,二组分别为93.10%、3.44%,(x2=7.621,p=0.000),两组有差异。结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采用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治疗和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使用。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护理干预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危重型疾病,患儿由于肺表面物质缺乏导致肺泡进行性萎缩,对患儿的生命健康产生了直接威胁。该种病症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目前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氧疗,对患儿的给氧方式一般为头罩、鼻导管、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为了获得新生儿更优质的治疗效果,本组研究中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采用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该种治疗效果。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0年2月--2021年2月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并分为一组(采用经鼻导管吸氧治疗+基础护理)和二组(采用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护理干预)。一组29例,男16例,女13例;二组29例,男15例,女14例。(p>0.05),两组资料无差异。 1.2方法 在开展通气治疗前,两组患儿均进行控制脑水肿、保暖、纠正酸中毒等等综合治疗。 1.2.1一组 一组采用经鼻导管吸氧治疗+基础护理,主要包括:将鼻导管与输氧装置进行连接,将流量调节好,监测氧浓度。鼻导管进行通畅检查后润湿,然后沿着下鼻通道轻轻地插入进去,患儿没有呛咳之后就可以进行固定,对吸氧的时间进行记录,根据患儿的病情和血气分析进行参数的调节。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给药护理,严密监测患儿的体征情况,对环境进行维持清洁等[1]。 1.2.2二组 二组采用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仪器打开以后,将初始气道压力调节为4--6厘米,吸氧浓度为50%左右,湿化气瓶中加入灭菌注射用水然后进行加温。将鼻塞放入患者鼻腔后进行固定,检查密闭性,管路位置要低于鼻管水面,防止进入患儿的鼻腔内。根据患儿的病情和血气分析进行参数的调节,动脉血氧分压维持在50--7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5--45mmHg,SaO2维持在90%--95%,气道压力不超过8cmH2O,FiO2不超过60%[2]。 护理干预: 监测患儿病情变化: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观察和监测,观察患儿有无水肿情况,每小时监测一次并有效记录。在心电监护下,患者的心率要维持在120--160次/每分钟,呼吸为40--60次/分钟,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氧浓度和氧流量的调节,减小压力。 呼吸道护理:在治疗期间,尽量保持患儿颈部轻度仰伸位,对患儿的口咽部和鼻腔进行吸痰护理,吸痰前进行翻身和拍背。吸痰时注意动作的轻柔,每次吸引的时间要小于10秒钟,负压小于13.3KPa。注意定时补充加温湿化瓶中的灭菌注射用水,保持在刻度线上,湿润呼吸道。 并发症护理:对患儿的体位进行实时的调整,观察患儿的鼻塞位置是否合适,定时放松鼻塞,每次放松几分钟,防止出现局部的皮肤和粘膜损伤。对于吞入空气较多引起腹胀的患儿,要经口插入胃管进行胃肠的减压,持续开放胃管进行排气,以免腹胀使横膈膜抬高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患儿如果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情况,要对输液速度进行调节,监测患儿的血糖情况,维持正常的营养需要。患儿病情好转以后,可以根据医嘱开展鼻饲喂养和奶瓶喂养,逐渐增加喂奶量,在此期间对患儿的腹胀、呕吐、胃残留情况进行观察,必要时可以暂停喂养[3]。 1.3统计学 采用SPSSI18.0软件,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t和x2检验,P
出处 《健康世界》 2021年8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 2021年06月25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