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热成像指导下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儿童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观察在红外热成像的指导下推拿手法结合针刺治疗与只进行针刺治疗儿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P)的临床疗效差别,为儿童BP个体化治疗提供思路。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康复科门诊的BP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推拿结合针刺组(37例)和针刺组(35例)。针刺组患儿行针刺治疗;推拿结合针刺组患儿在每个疗程首日接受红外热成像检查面部温度,将每个患儿面部进一步细分为额、面颊和下颌部3个区域,分别检测这个3个区域的温度,对患侧比健侧温度低、温度高和温差接近的区域分别应用擦法、轻叩法和一指禅推法,推拿后进行与针刺组相同的针刺治疗。两组患儿均每天治疗1次,5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和每一疗程结束后两组患儿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Portmann简易评分量表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分析,对每个患儿在额、面颊和下颌部应用的推拿手法频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第3疗程结束后House-Brackmann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χ2=31.01、56.41,P<0.01)。治疗前、第1疗程和第2疗程两组患儿House-Brackmann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8.49、6.79,P>0.05),而第3疗程结束后推拿结合针刺组House-Brackmann分级评估较针刺组显著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P<0.05)。两组患儿Portmann评分在每个疗程结束后均较治疗前好转(F=9.68、22.54;P<0.01)且推拿结合针刺组[(13.97±4.58)分]比针刺组[(10.97±5.40)分]面神经功能改善更明显(t=2.55,P=0.01),推拿结合针刺组总显效率为51.35%(19/37)明显高于针刺组20.00%(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79,P<0.05)。在第1疗程和第3疗程中额、面颊、下颌3种手法应用频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1.23、13.33,P<0.05),在同一区域的对比中,面颊和下颌部在3个疗程中应用的推拿手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31.26、21.35,P<0.01)。结论在BP疾病进程中,根据红外线热成像指导麻痹不同区域采取个体化推拿手法结合针刺治疗更有利于病情改善。
出处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年07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7月2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