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急诊医疗服务系统现状分析及对治疗和预后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调查河北省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使用急诊医疗服务系统(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MS)现状及其对患者急性期治疗和近、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河北省主要三级及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二级医院在2016年1至12月期间住院的AMI患者。根据其不同就诊方式分为EMS组和自行就诊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发病到就诊时间、治疗方法、院内病死率及3年病死率等指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纳入2 961例患者,采用EMS方式就诊患者占33.13%,自行就诊患者占66.87%。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以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更倾向于选择EMS方式就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EMS组患者更倾向于前往三级医院就诊(88.58% vs 85.76%,P=0.033)。EMS组患者发病到就诊时间明显短于自行就诊组患者(160 min vs 185 min,P<0.01),且EMS组从症状发作到就诊时间在<3 h及3~6 h时间段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自行就诊组(55.76% vs 49.14%,21.41% vs 19.09%,P<0.01)。相比自行就诊组,EMS组患者有更高的再灌注治疗率(67.48% vs 61.67%,P=0.002)。EMS组患者的急性期院内病死率较高(7.03% vs 4.44%,P=0.003),但其3年病死率低于自行就诊组(17.31% vs 20.77%,P<0.05)。结论EMS能够缩短AMI患者发病到就诊时间,增加患者再灌注治疗率,并且能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出处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1年07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7月2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