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S2基因变异所致早发癫痫性脑病三例并文献复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磷酸弗林蛋白酶酸性氨基酸簇分选2(PACS2)基因变异致早发癫痫性脑病(EIEE)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的3例PACS2基因变异所致EIEE66患儿的病例资料。分别以“PACS2基因”“早发癫痫性脑病66型”“PACS2”“epileptic encephalopathy,early infantile,66”“early infantile epileptic encephalopathy 66”为检索词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等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7月),选取有PACS2基因变异及相关临床资料的文献进行复习,总结PACS2基因变异所致EIEE66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例1 女,2岁2月龄,主因“间断抽搐2年余,发热2 d内抽搐6次”就诊,生后第7天出现抽搐,表现为局灶性发作和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偶在发热时抽搐频次增多;早期未规律服药,后期丙戊酸治疗发作控制。例2 女,5月龄,主因“间断抽搐近5个月”就诊,生后第5天出现局灶性癫痫发作,病程中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小脑半球及小脑蚓部改变、小脑发育不良;癫痫早期多药难治,生酮饮食无效,予左乙拉西坦、丙戊酸治疗后发作控制。例3 女,5月龄,主因“间断抽搐近5个月”就诊,出生后第3天出现抽搐,表现为强直发作,左乙拉西坦、丙戊酸治疗后发作控制。3例患儿均存在发育迟缓和面容异常,使用丙戊酸治疗后癫痫发作控制。拷贝数变异(CNV)和全外显子测序结果均发现PACS2基因c.625G>A(p.Glu209Lys)新发杂合变异。检索符合条件的中文文献0篇、英文文献4篇共17例患儿。包括本组3例在内,共20例患儿纳入分析,共发现2个PACS2基因错义变异,其中19例携带变异c.625G>A (p.Glu209Lys)、1例携带变异c.631G>A (p.Glu211Lys)。20例患儿均以癫痫起病,17例在生后1周内起病,有多种癫痫发作类型,以局灶性发作为主(13例),也可见强直、阵挛、强直-阵挛发作和非运动性发作(面色潮红等);所有患儿具有面容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发育落后。16例患儿头颅MRI结果异常,13例表现为小脑发育不全,其中7例表现为小脑蚓部发育不全,3例表现为下丘脑融合异常。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文献尚无推荐有效抗癫痫治疗药物。结论PACS2基因变异相关EIEE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在生后1周内以癫痫起病,伴有面容异常和不同程度发育落后。丙戊酸治疗有效率较高。
出处 《中华儿科杂志》 2021年07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7月2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