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颈椎活动度的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宁波市镇海区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包括颈椎牵引治疗和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平均血流速度(TMFV)和阻力指数(RI)]和颈椎活动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55/60)]高于对照组[73.33%(44/60)](χ2=6.984,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1.48±0.39)分]和CSS评分[(10.53±1.83)分],均低于对照组[(2.30±0.48)分、(13.26±1.96)分],而CASCS评分[(92.09±5.42)分]高于对照组的[(83.21±3.78)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70、7.886、10.409,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SV[(67.18±5.27)cm/s]和TMFV[(26.75±3.02)cm/s]高于对照组[(56.01±6.34)cm/s和(20.93±2.87)cm/s],而RI(0.72±0.15)低于对照组(0.98±0.17),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95、10.821、8.88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椎活动度前屈(45.68±3.27)°、后伸(48.26±2.26)°、左旋(74.01±5.48)°和右旋(75.83±4.89)°,均高于对照组的(40.83±2.16)°、(42.70±2.80)°、(63.78±4.29)°和(66.58±4.36)°(t=9.586、11.969、11.386、10.937,均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疗效明显,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颈椎活动度。
出处 《中国基层医药》 2021年07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8月1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