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化学发光法筛查孕产妇和新生儿梅毒特异性抗体的结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分析孕产妇和新生儿梅毒抗体分布的现状以及探讨如何通过设置检测灰区优化现有的孕产妇和新生儿梅毒筛查流程。方法对2015至2018年就诊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的119 531例孕产妇和21 275例新生儿的血清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TPAb)的初筛结果及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验(RPR)的复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分析采用χ²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和趋势χ²检验。结果孕产妇和新生儿TPAb初筛阳性率分别为0.69%(825/119 531)和1.24%(264/21 275),总体复检阳性率分别为0.32%(380/119 531)和0.90%(191/21 275),总体可疑梅毒现患率分别为0.13%(161/119 531)和0.31%(67/21 275);2015至2018年孕产妇和新生儿总体可疑梅毒现患率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χ2=9.860,P=0.002;χ2=5.311,P=0.021)。孕产妇和新生儿TPPA和TPAb阳性符合率均随S/CO值的升高而增高(χ2=614.833,P<0.001;P<0.001);若新生儿TPAb S/CO≥7.00或孕产妇TPAb S/CO≥15.00,TPAb结果有效性等同于TPPA。孕产妇和新生儿可疑梅毒现患率也随S/CO值的升高而升高(χ2=323.059,P<0.001;P<0.001);孕产妇TPAb S/CO为3.00或新生儿TPAb S/CO为5.00,可疑梅毒现患率均为0,可初步排除梅毒感染。结论本地区孕产妇可疑梅毒现患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应进一步加强孕早期梅毒筛查和干预治疗,提高优生优育率。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法作为孕产妇和新生儿梅毒初筛方法假阳性高,可根据本研究建立的检测灰区优化梅毒筛查流程,以期防止漏检,同时降低假阳性率,避免临床误诊。
出处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1年09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9月2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