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R标准沟通模式在提升妇产科护理实习生晨交班能力中的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SBAR[现状(situation)、背景(background)、评估(assessment)、建议(recommendation)]标准沟通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实习生晨交班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实习护士晨交班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临床实习的护理高职学生30人为观察组,2017年临床实习的护理高职学生31人为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带教方式进行交班能力培养,观察组则在传统带教基础上应用SBAR标准沟通模式进行晨交班能力培养。1个月的教学结束后,采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制定的《护理晨交班考核评价标准》作为评价指标,观察SBAR模式在提高妇产科实习护生晨交班能力中的有效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护生晨交班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生集体交班总均分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交接班环境、内容完整、流程合理、时间控制合理方面得分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点突出、体现专科特色、语言流畅方面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床旁交接能力总均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交接班环境、内容完整、重点突出、体现专科特色、流程合理、物品准备、人文关怀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AR模式可提高妇产科护理实习生的床旁及集体交接班能力,护理管理者可使用SBAR模式进行护生的晨交班能力培养。
出版日期 2021年09月2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