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胶质细胞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 EBI)是指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后72 h内、脑血管痉挛出现前发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学改变,是影响SAH转归的关键因素。其可能的病理机制包括细胞代谢、氧化应激及免疫炎症等,其中炎症反应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在脑损伤后发生M1/M2极化,一方面通过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 TLR4)、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or, CaSR)和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1, TREM-1)等介导的信号通路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参与SAH后的神经元凋亡、血脑屏障破坏和脑水肿等过程,另一方面通过表达神经球蛋白和血红素加氧酶-1等发挥抗炎保护作用。文章就SAH后EBI中小胶质细胞的M1/M2极化过程及其双重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出处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07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9月2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