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性和局部性嗜酸粒细胞增多对鼻息肉治疗预后的差异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和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增多是否为鼻息肉治疗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医院诊断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并行内镜鼻窦手术,且术后至少1年以上的18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并按照欧洲鼻窦炎和鼻息肉意见书(EPOS)2012对所有病例进行疾病临床控制程度的评估。在校正一般的以及合并症的混杂因素后,采用多重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外周血和组织嗜酸粒细胞数量与病情控制不良风险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根据外周血和组织嗜酸粒细胞是否增多将病例分为4组:同时伴有外周血和组织嗜酸粒细胞增多的鼻息肉为BT-high组,仅伴有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的鼻息肉为B-high组,仅伴有组织嗜酸粒细胞增多的鼻息肉为T-high组,不伴外周血和组织嗜酸粒细胞增多的鼻息肉为BT-low组。其中BT-low组的患者比例最高,达到了41.5%;BT-high组的病例次之,占31.2%;而T-high组和B-high组的患者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15.3%和12.0%。在校正了混杂因素后,多重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量和组织嗜酸粒细胞百分比与病情控制不良的风险增加独立相关。此外,相比于B-high和T-high组的患者,BT-high组的患者具有更高的术后病情控制不良风险。结论系统性和局部性嗜酸粒细胞同时增多的鼻息肉患者,术后病情控制不良的风险显著高于仅伴有外周血或组织嗜酸粒细胞增多者。
出版日期 2021年10月2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