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十大病因例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成语不仅是高考的重点,而且考查难度较大,多涉及学生学习中的盲点和误区。从多年的高考实践来看,本考点得分不高。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成语,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首先应该掌握成语的十大病因,从根本上入手,并以此为突破口,加大力度,标本兼治,方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成语的十大病因如下: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上有些成语中的语素有生僻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义不仔细辨析,就极易出现望文生义的错误。例如:(1)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2)李小光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读他的文章,真叫人头痛。“差强人意”的“差”是“稍微”的意思,整个成语是说“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而(1)中却把它理解为“强人所难”的意思,使用错误。“文不加点”的“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的意思,整个成语指“文章不用涂改就写成了”,而(2)句却把它理解为“文章不加标点符号”而错用。二、对象误联,张冠李戴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或误作他用。例如:(1)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
作者 刘伟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语文天地》 2006年13期
出版日期 2006年12月2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